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胀

热胀

病证名。胀病之一。《兰室秘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伤酒湿面及厚味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胀亦是热胀。”《证治汇补·胀满章》:“热胀宜清,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因湿热之气不得施化,壅滞于中而成胀满者,宜以苦寒药治之,若脾气不宣,郁而成火吞酸,吞酸渐成胀满者,用药宜刚中带柔,连理汤主之。”《医学准绳六要》:“有火盛阴虚,热乘血分者,其腹虽胀而不甚大,按之益坚,小便黄赤大便秘涩,其脉数实细小,不可误作湿食治。盖消导则阴愈伤,去湿则津愈涸,宜用苦寒之药,如当归龙荟丸胡连之类。”亦可选用分消丸、厚朴七物汤等。参见胀病条。

猜你喜欢

  • 本事方

    见普济本事方条。

  • 失合症

    病证名。见《褚氏遗书·精血篇》。多因妇女由于性欲未遂,久则影响情志所致。症见乍寒乍热,喘嗽,白淫,甚或经闭成痨。治宜舒肝理脾,开郁降火。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 腰奇

    经外奇穴名。位于骶正中线,当尾骨端上2寸处。主治癫痫,向上沿皮刺2~3寸。

  • 真景元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 虞少卿

    【介绍】:见虞洮条。

  • 外感痢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 拘挛

    证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

  • 陷谷

    经穴名。代号ST43。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

  • 漆脚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 念珠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乳香、硇砂各三钱,黄蜡一两。前二味研细末,熔蜡和丸,分作一百零八丸,以线穿之,露一宿,次日用蛤粉为衣,每服一丸,乳香煎汤吞下。治膀胱疝气,睾丸肿胀,痛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