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西番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蛇蜕,详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香附、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熟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四两。前二味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剉焙,与余药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病名。①指伤寒阳明热邪与宿瘀相搏结而成的蓄血症。见《伤寒溯源集》。《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
运气术语。指逢阳年(阳干),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客气相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过而同地化者三,……太过而加同天符。”如甲辰、甲戍年,甲为阳土,辰、戍年太阴湿土在泉,是阳土运与在泉湿气合,即
出《新修本草》。即椿叶,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方书名。又名《济世全生指迷方》。3卷。宋·王贶撰于12世纪初。明代以后原书失传。今本4卷,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而成。卷1为诊脉法;卷2~4为寒证、热证、风湿、疟疾、痹证、劳伤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