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螃蟹

石螃蟹

药材名称石螃蟹

拼音Shí Pánɡ Xiè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异叶楼梯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monandrum(D.Don)Hara[Procris monandrum D.De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除去茎叶、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草本,高5-20cm。茎下部有疏柔毛。叶片近圆形或椭圆形,长3-10mm,全缘,只在边缘有钟乳体,退化叶更小,长2-4mm;茎中部以上叶渐变大,正常叶斜楔形、斜椭圆形或斜披针形,长0.8-4cm,宽0.4-1.2cm,先端微尖至渐尖,基部斜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齿,钟乳体稀疏,长0.3-0.7mm;三出脉。雌雄异株;雄花序近无梗,直径约2mm,有3-10花;花序托极小,约有2个卵形苞片,小苞片近条形,长l-2mm;雄花花被片4。雌花序直径2-5mm;花序托小或明显呈盘状,边缘有少数苞片,中央有多数花。瘦果纺锤形,长约0.9mm,约有6条纵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林中、沟边、石上,有时附生树木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祛风除湿。主赤白痢疾;无名肿毒;跌打瘀肿;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平。有清热利湿、 消肿解毒的功能。用治风湿疼痛、红白痢疾、跌打扭伤、无名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叶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粗叶耳草药材名称粗叶耳草拼音Cū Yè ěr Cǎo别名节节花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粗叶耳草Hedyotis hispida Retz.[Oldenlandia hispi

  • 黑心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

  • 花蝴蝶根

    药材名称花蝴蝶根拼音Huā Hú Dié Gēn别名皂药根(《分类草药性》),拐枣七、鸡脚七(《贵州民间药物》),血当归(《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缺腰

  • 粗糙凤尾蕨

    药材名称粗糙凤尾蕨拼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微

  • 宜梧

    药材名称宜梧拼音Yí Wú别名白叶刺根、锅底刺、椬梧、柿模、咸匏柴、胡颓子、白叶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oldhamii Maxim.采

  • 地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药材名称地牯牛拼音Dì Gǔ Niú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来源脉翅目

  • 土牡蛎

    《中药大辞典》: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

  • 白胶香

    药材名称白胶香拼音Bái Jiāo Xiānɡ别名枫香脂(《唐本草》),枫脂(《通典》),白胶(《儒门事亲》),芸香(《本草原始》),胶香(《国药的药理学》)。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金缕梅科植

  • 荠苨苗

    药材名称荠苨苗拼音Qí Nǐ Miáo别名隐忍(陶弘景)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苗叶。性味《纲目》:"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

  • 牛尾独活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尾独活药材名称牛尾独活别名西大活来源伞形科牛尾独活属植物牛尾独活Heracleum vicinum Boiss.的根。秋季采收,去茎叶和细根,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