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通天,见该条。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各二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温酒送下。治心中寒,心痛彻背。
病证名。指因胃虚或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
眼科病证。为白睛红赤的证候。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此肝经虚热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
病名。见《瘟疫论补注·发斑》。又名时气发斑、温疫发斑、温毒发斑。《温热类编》卷一:“时疫发斑,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痛,拘急,满闷,初出尚有表证者白虎汤。”参见温疫发斑、温毒发斑等条。
【介绍】:宋代人。著有《混俗颐生录》二卷,已佚。
经穴名。代号BL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小便不利,下
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表里相合之名。出《灵枢·经别》。指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相合而言。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玫瑰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