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中国药典》:紫花地丁

药材名称紫花地丁

拼音Zǐ Huā Dì Dīnɡ

英文名HERBA VIOLAE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鉴别(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2)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地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3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摘录《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紫花地丁

药材名称紫花地丁

拼音Zǐ Huā Dì Dīnɡ

别名堇堇菜、箭头草,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philipica Cav.[V.confusa Champ.; V.yedoensis Makiho.]

采收和储藏: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先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忌涝,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粘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或者易积水的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冬前或早春播种,条播或撒播,播后覆一层薄细土。

田间管理 播后4月出苗,苗出齐后过密处可适当间苗。生长期间注意拔除毁草,一般不施追肥,雨季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为害叶片,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性状性状鉴定: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3mm,有细纵纹。叶灰绿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4cm,先端钝,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印锯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狭翼。花茎纤细;花淡紫色,花瓣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裂为三果丬,种子多数。气微,味微苦而稍粘。

以色绿、根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最外层为4-6层木栓细胞,壁木栓化并微木化;栓内层广阔,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宽广,可见散在的筛管群,韧皮射线不明显。形成层环状,细胞扁平。本质部由导管、纤维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2-4个成群排列,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木化;木纤维发达,排列在导管的周围,壁不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演粉粒与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栓内层尚可见到与草酸钙簇晶同细胞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类言形棱晶,长径10-25μm。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报导孔较少,不等式、正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增厚现象不明显,表面亦有角质纹理。上下表皮均有单细胞非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稍短,呈圆锥形,壁厚,有明显疣状突起,长50-85μm,直径20-30μm;另一种长,略弯曲,壁有短线纹,长160-360μm,直径20-30μm。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15-40μm。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在水浴上回流30mm,滤过。滤液在水浴上浓缩至一定量,供下列实验:①取上述溶液1ml,加2mol/l醋酸钠-2mol/l已酸(1:3)混合液1ml,再加0.01mol/L,置蒸发皿中,蒸去甲醇,加饱和硼酸丙酮试剂1ml,蒸干,再加10%枸橼酸再酮试剂1ml,蒸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显浅苹果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在水浴上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后,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槲皮素和芦丁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上述各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H-1%CMC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酸(20:10:3)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后,用1%三氯化铝已醇液喷雾,干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白花树皮

    药材名称老白花树皮拼音Lǎo Bái Huā Sh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含鞣质10~15%。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

  • 竹荪

    药材名称竹荪拼音Zhú Sūn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出处1。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2.《酉阳杂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弹丸,

  • 旱柳

    药材名称旱柳拼音Hàn Liǔ别名杨柳、山杨柳来源杨柳科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以根、根须、皮、枝、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四川。性味苦,寒

  • 黄花鸢尾

    药材名称黄花鸢尾拼音Huánɡ Huā Yuān Wěi别名开口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黄花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wilsonii C.H.Wrigh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洋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洋葱药材名称洋葱拼音Yánɡ Cōnɡ别名洋葱头来源百合科洋葱Allium cepa L.,以鲜茎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功能主治主治创伤,溃疡,阴道滴虫病,便秘。用法用

  • 雪山林

    《中药大辞典》:雪山林药材名称雪山林拼音Xuě Shān Lín别名捆仙绳(《陕西植药调查)),黄秧连(《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长青草(《甘肃卫生通讯》(4)1972)。出处《陕西中草药》来

  • 益母草花

    《中药大辞典》:益母草花药材名称益母草花拼音Yì Mǔ Cǎo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得花,夏季花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益母草"

  • 山油柑叶

    《中药大辞典》:山油柑叶药材名称山油柑叶拼音Shān Yóu Gān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叶片,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性味广州部队《

  • 小叶三点金

    药材名称小叶三点金拼音Xiǎo Yè Sān Diǎn Jīn别名斑鸠窝、辫子草、碎米柴、爬地香、哮灵草、小叶山绿豆来源为豆科三蚂蝗属植物小叶三点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 (T

  • 鸐雉

    药材名称鸐雉拼音Dí Zhì英文名Long-tailed Pheasant别名翟、山雉、翟鸡、山鸡、鸐鸟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纲目》:翟,美羽貌。雉居原野,翟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鹅。山鸡有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