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胃论

脾胃论

  • 脾胃论

    序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脾胃胜衰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肺之脾胃虚论升阳益胃汤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通气防风汤羌活胜湿汤用药宜禁论《内经》、仲景所说脾胃卷中气运衰旺图说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 脾胃论

    书名。3卷。金·李果撰。约刊于十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

猜你喜欢

  • 银海

    道家称眼为银海。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故后世眼科专籍有用“银海”命名者,如《银海精微》、《银海指南》等。详眼条。

  • 圆癣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 心营过耗

    指心阴耗损太过。热性病久热伤阴,或虚损病阴虚火旺,均能大量消耗血液中营养物质。主要证候有消瘦、夜热、心烦、易汗,舌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

  • 口

    证名,亦称口僻。指口唇歪斜于一侧的症象。出《灵枢·经脉》。多由风寒阻滞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脉浮而迟者可

  • 小儿寒证

    证名。《幼幼集成》:“小儿寒证有七:面白,粪青白,肚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此皆虚寒,忌用寒凉。”《儿科醒》:“小儿属寒之症,有外感有内伤,有症变虚寒,三者不同,治法各异。”外感寒邪,

  • 刮手背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手诀》。《保赤推拿法》:“刮手背法,从儿手背刮至中指梢,能使儿泻。”

  • 难经解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嗽血

    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①泛指血由咳嗽而出之症。又称咳血。《症因脉治》卷二:“咳血即嗽血。”有外感、内伤之别,详见外感嗽血、内伤嗽血条。②指咳声轻而多痰、痰中挟血之症。《景岳全书·杂证谟》:“咳

  • 大叶万年青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

  • 肩毒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泛指肩部之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