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节节花

节节花

《中药大辞典》:节节花

药材名称节节花

拼音Jié Jié Huā

别名耐惊菜(《救荒本草》),虾蠊菜(《生草药性备要》),满天星(《植物名实图考》),虾钳莱、白花仔(《广州常见经济植物》),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福建民间草药》),水牛膝、一包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猪屎草(《闽南民间草药》),水金铃(《四川中药志》),地扭子、飞疔草(《贵州草药》),耐惊花(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苋科植物莲子全草带根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莲子草(《救荒本草》)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上升或匍匐,有两行纵列的白色柔毛,节上密被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8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叶柄,全缘或中部呈波状。头状花序腋生,长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针形,干膜质;花密集,花被5,白色,干膜质;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状钻形,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雌蕊1,心皮1,柱头头状。胞果倒卵形,稍扁平,两侧有狭翅。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田边等潮湿地。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

性味苦,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微苦,性寒,无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小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②《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肺热咳血:虾钳菜三两。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赤白痢疾:节节花鲜全草五至八钱,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红糖服;或调蜂蜜最妙。(《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钱。炖内服。

④治诸种淋症:节节花鲜全草煎汤服,每次二两,每日二次。

⑤治小便疼痛:节节花全草,每次二两,煎汤泡食盐或糖,代茶频服。

⑥治慢性肠痈:节节花鲜全草,捣绞汁泡酒服,每次一两,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⑦治疔疮肿毒:鲜曲节草,用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蜂窝痈:节节花鲜全草适量,捣汁和鸡蛋清调敷。(《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头。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⑩治虚火牙疼:水牛膝、路边鸡、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蛇伤:鲜曲节草二至四两,地瓜烧酒四两,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内服。所余药渣,捣匀敷贴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湿疹、皮炎、癣疥:虾钳菜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⒀治疟疾:地扭子嫩叶尖一两。煮稀饭吃。(《贵州草药》)

⒁治痞块:地扭子适量,捣烂包痞块硬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节节花

药材名称节节花

拼音Jié Jié Huā

别名耐惊菜、蓬子草、虾蠊菜、满天星、虾钳菜、白花仔、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水牛膝、一包针、猪屎草、水金铃、地扭子、飞疔草、蟛蜞菊、耐惊花、鲎脚菜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 [Illece-bruin。Sessi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5cm。茎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一行横生柔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长圆形、倒卵形,长1-5cm,0.2-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具不明显锯齿。头状花序1-4个腋生,球形或长圆形,无总梗;花密生,花轴密生白色柔毛;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均白色,宿存;雄蕊3个,花丝基部连合成环状,花药长圆形,退化雄蕊三角状钻形,全缘;子房1室,有胚珠1枚,柱头短裂。胞果倒心形,边缘常具翅,包于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卵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平旷野路边、水边、田边请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南和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与空心苋(参见“空心苋”条)相近似,唯茎有明显的条纹及纵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1行横‘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锯齿。头状花序1-4个,腋生,无总花梗;花白色。雄蕊3。

显微鉴别 与空心苋相似,但叶片上短蚕形非腺毛为4-5细胞,顶端细胞显着形狭而略延长。

化学成分全草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1],二十九烷(nonacosane),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汉地醇(handianol)[2]。叶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3]。

有报道说分得以齐墩果酸为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为糖部分的皂甙。[4]从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lupeol)[5].

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清热解毒;除湿通淋。主咳血;吐血;便血;湿热黄疸;痢疾;泄泻;牙龈肿痛;咽喉肿痛;肠痈;乳痈;痒腮;痈疽肿毒;湿疹;淋症;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炖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2.《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3.《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6.《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船花茎叶

    药材名称龙船花茎叶拼音Lónɡ Chuán Huā Jīnɡ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茎叶,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炮制《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卖子木后,粗

  • 浮萍

    《中国药典》:浮萍药材名称浮萍拼音Fú Pínɡ英文名HERBA SPIRODELAE别名水萍、水萍草、浮萍草来源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L

  • 奶浆柴胡

    《中药大辞典》:奶浆柴胡药材名称奶浆柴胡拼音Nǎi Jiānɡ Chái Hú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云南中草药》),瘦地草、细防风(《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灰钉

    药材名称灰钉拼音Huī Dì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鬼笔状钉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ttarraea phalloides(Dicks.Per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去杂质、

  • 鹊豆

    药材名称鹊豆别名鹊仔豆、雀仔豆、紫扁豆、黑扁豆来源豆科鹊豆Dolichos cultatus Thunb.,以叶、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行气,升清降浊,和中益肾。主治头

  • 瓜蒌皮

    药材名称瓜蒌皮拼音Guā Lóu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 青箭

    《中药大辞典》:青箭药材名称青箭拼音Qīnɡ Jiàn别名竹节黄(《中草药植物》)、小接骨(《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柔刺草的全草。夏、秋采。原形态披散草本。茎

  • 大花列当

    药材名称大花列当拼音Dà Huā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四川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obanche megalantha H. Smith [O.aximia H.Sm

  • 牛嗓管树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