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苦参子

猜你喜欢

  • 风寒眩晕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因感受风寒外邪所致的头晕目眩。有风邪眩晕与寒邪眩晕之分。风邪眩晕,症见头痛额痛,骨节烦痛,身热多汗,上气喘逆,躁扰时晕。治以祛风为主。用羌活防风汤等方。寒邪眩晕,症见

  • 灸花

    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指灸疮的化脓状态。

  • 雷丰

    【介绍】:晚清医家。字少逸。其父学医于程芝田,丰承家学,长于温病、时症。撰《时病论》,书中所载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流传颇广。子大震、学生江诚、程子曦等,亦以医闻名。

  • 木疬

    瘰疬之一种。即瘰疬坚硬推之不动者。《外科大成》卷二:“如柱木者名木疬。”忌用针砭及追蚀药。参见瘰疬条。

  • 张令韶

    【介绍】:见张锡驹条。

  • 黄仁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 僻巽锭子

    《银海精微》卷上方。胆南星七钱,防风、干姜各三钱,白附子、川乌、白芷、薄荷、木香、白术、茯苓、人参各五钱,朱砂一钱,麝香、冰片各五分,牛黄三分,白僵蚕二十个。为细末,冬季用蜜二斤,甘草半斤,煎作膏,和

  • 筋痹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

  • 行气玉佩铭

    气功铭文。原刻于一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约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即战国初期)。原拓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共四十五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

  • 偏骨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篇》。即肩髃。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