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酸藤木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

药材名称酸藤木

拼音Suān Ténɡ Mù

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入地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枝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酸藤果"条。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

性味酸涩,平。

①《陆川本草》:"性凉,味酸。"

②《南宁市药物志,:"酸涩,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涩,平。"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疮。内服治内外痔疮(并外洗),喉痛,脚气痛(煲狗脚食)。"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瘀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藤木

药材名称酸藤木

拼音Suān Ténɡ Mù

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透地龙、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入地龙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根及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laeta(L.) Mez[Samara laetaL.;Myrsine laeta A.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m。叶互生;叶柄长5-8mm;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4cm,宽1-1.5cm,稀长达7cm,宽2.5cm,先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背面常有薄***,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mm,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mm,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花4数,长约2mm;花萼基部连合达1/2和1/3,等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或钝,长约2mm,具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果球形,直径约5mm,腺点不明显。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多卷曲,展平后呈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5.5cm,宽1-2.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侧脉不明显。叶柄短,长5-3mm。有时可见小枝细圆柱形,长短不一,紫褐色。气微,味酸。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外壁增厚,角质化。下表皮细胞较小,类圆形至扁方形,外壁增厚,角质化。栅栏组织1-2列细胞,长短不一,通过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周围环绕纤维束。中脉下表皮内侧有2-4列厚角细胞。叶肉及薄壁组织中具分泌道及黄棕色内含物。(图2)

性味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咽喉红肿;齿龈出血;痢疾;泄泻;疮疖溃疡;皮肤瘙痒;痔疮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含濑。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2.《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疮。内服治内外痔疮(并外洗), 喉痛,脚气痛(堡狗脚食)。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 收敛止泻。治跌打瘀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秋木瓜

    药材名称秋木瓜拼音Qiū Mù Guā别名木瓜(《滇南本草图谱》),酸木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香木瓜、皱皮木瓜(《成都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10~1

  • 油炸木

    药材名称油炸木拼音Yóu Zhà Mù别名牛瘦鞭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海南荚蒾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hainanense Merr.et Chu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乌蔹莓五加

    药材名称乌蔹莓五加拼音Wū Liǎn Méi Wǔ Jiā英文名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乌蔹莓五加的根皮。

  • 青蒿露

    药材名称青蒿露拼音Qīnɡ Hāo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的茎、叶,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明日,退热,清暑,辟秽。治劳瘦骨蒸,虚热,虚烦、盗汗,久

  • 猪毛参

    药材名称猪毛参拼音Zhū Máo Shēn别名猪鬃草、小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普通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edgeworthii Hook.[A.caudatu

  • 南五味子

    《中国药典》:南五味子药材名称南五味子拼音Nán Wǔ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

  • 大叶金花茶叶

    药材名称大叶金花茶叶拼音Dà Yè Jīn Huā Ch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大叶金花茶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chrysantha (Hu) Tuyama var.m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

  • 栀子花

    《中药大辞典》:栀子花药材名称栀子花拼音Zhī Zi Huā别名山栀花(《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天葵子

    《中国药典》:天葵子药材名称天葵子拼音Tiān Kuí Zǐ英文名RADIX SEMIAQUILEGIAE别名紫背天葵、天葵、天葵草、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夏无踪、散血球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