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幼幼集成》:“儿将周岁,母复有娠,儿饮其乳,谓之鬾乳。”因为“母既妊娠,精华下荫,冲任之脉,不能上行,气则壅而为热,血则郁而为毒。”儿饮这种乳汁,所以易患鬾病。详继病条
病证名。出《济生拔粹·田氏保婴集》。秋初之际,湿热伤及脾胃,致运化失常,发生泻泄;湿热下注,蕴积肠道,腹痛即泄,或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则成痢疾。如症见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为湿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经穴分类名。见《医学入门》。即经外奇穴,详该条。
【介绍】:见王文洁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