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槁,不得汗。”槁,枯槁也(《说文》)。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致鼻失荣润引起。鼻中少涕,干燥枯槁。此证可见于热性病。宜润肺生津,用清燥救肺汤加减。今之干燥性鼻炎
①证名。出《素问·咳论》。指气体从肛门排出,亦称矢气,俗称放屁。失气频频,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肝胃气滞所致。治宜健脾消食,行气和中。伤寒阳明腑实也见矢气,腹满。参见转矢气条。②指丧失真气之意。《灵枢·
病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凡胎成三月后,两足渐肿至腿膝,行步难甚以致喘闷,饮食不美,状似水气,至于脚指出黄水,名曰子水气。”即子气。详该条。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豆科植物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Thunb.)DC.的根或全草。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苦,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治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初【介绍】: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
【生卒】:1871~1951【介绍】:字锡璜,号黼堂。福建同安人。早年习儒,光绪间(1875~1908)中举人,授广西候补知县。家世业医,已历七代。其祖父以词章之学无补于世,勉其继承家学,乃受其父吴筠
书名。5卷。清·唐千顷撰。刊于1762年。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书中论胎产、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事项,内容较简要。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
由经脉分出的网络全身的分支。广义的络脉又包括十五络、络脉及孙络几部分,其中紧连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分支共十四条,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由十五络分出的网络全身的分支称络脉,即狭义的络脉;由络脉再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