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证名。即阳证似阴。指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因内热过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
见《救荒本草》。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杲条。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见濒湖脉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