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眩晕由气郁痰逆所致者。《东医宝鉴·外形篇》:“气晕,七情过伤,气郁生涎,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宜玉液汤、补虚饮。”参见气郁眩晕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指通下乳汁,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详见催乳条。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怯弱无力。《诊家正眼》:“曰惵者,卫气弱也,阳脉衰也。”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栝蒌仁、杏仁、黄连各等分。为末,竹沥、姜汁为丸。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凡小儿初生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治宜清胎毒。即鹅口疮。详该条。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目中常早晨昏。详该条。
见伤寒论本旨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