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黑红菇

黑红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红菇

药材名称黑红菇

别名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

性味微咸,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红菇

药材名称黑红菇

拼音Hēi Hónɡ Gū

别名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黑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Agaricus ningricans Bu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土,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6-15cm。平展而中凹。初污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最后呈炭黑色。菌肉灰白色,受伤后先变红,后变黑。菌褶白色,后变黑色,褶片厚而稀疏。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短圆柱形,长4-8cm,粗2-3cm,多实心。孢子无色,(7-9)μm×(6-7)μm,近球形,有小疣和脊突,结联成不规则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直径6-15cm,棕灰色或暗灰色,边缘光滑。菌肉灰白色、红色或黑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类白色、灰红色或黑色,褶间时有横脉。菌柄粗短,圆柱形,长4-6cm,直径2-2.8cm,色同菌盖。气微,味淡;有毒。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5,7-麦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药理作用黑红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60%。

性味辛;微咸;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寒湿;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蹄盖蕨

    药材名称中华蹄盖蕨拼音Zhōnɡ Huá Tí Gài Jué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

  • 杜鹃花叶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叶药材名称杜鹃花叶拼音Dù Juān Huā Yè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嫩叶。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

  • 山黄麻叶

    药材名称山黄麻叶拼音Shān Huánɡ M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山黄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oricntalis (L.)B1.[Celtis ori-entalis L.

  • 公母草

    药材名称公母草拼音Gōnɡ Mǔ Cǎo别名四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棱萼母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oblonega (Benth.)Merr. Et Chun[Van

  • 黄石脂

    药材名称黄石脂拼音Huánɡ Shí Zhī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

  • 瘤孢地菇

    药材名称瘤孢地菇拼音Liú Bāo Dì Gū来源药材基源:为地菇科真菌瘤孢地菇的子囊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fezia leonis(Tul.)Tu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子囊果

  • 无名子

    药材名称无名子拼音Wú Mínɡ Zǐ别名阿月浑子(《本草拾遗》)。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果实。原形态无名木(徐表《南州记》)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单数羽状复叶互

  • 发菜

    药材名称发菜拼音Fā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念珠藻科植物发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Nematonostoc flagelli

  • 木槿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槿花药材名称木槿花拼音Mù Jǐn Huā别名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 玉米须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米须药材名称玉米须拼音Yù Mǐ Xū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炮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