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龟肉

龟肉

《中药大辞典》:龟肉

药材名称龟肉

拼音Guī Ròu

出处《别录》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

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

性味甘咸,平。

①《食疗本草》:"温,味酸。"

②《日用本草》:"味酸,温,有小毒。"

③《纲目》:"甘酸,温,无毒。"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咸,平。"

功能主治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

①《别录》:"肉作羹臛,大补。"

②《唐本草》:"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

③《食疗本草》:"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踒折。"

④《日用本草》:"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

⑤《纲目》:"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⑥《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

⑦《四川中药志》:"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用法用量煮食或炙灰研末。

复方①治虚劳失血咯血,咳嗽寒热,补阴降火:田龟,煮取肉,和葱、椒、酱、油煮食。(《便民食疗》)

②治肺痨吐血:龟肉、沙参、虫草。共炖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久咳嗽上气:生龟三枚。治如食法,去肠,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渍曲,酿秫米四升,如常法,热,饮二升,令尽。(《补缺肘后方》)

④治痢及泻血:乌龟肉,以沙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普济方》)

⑤治热气湿痹,腹内激热:龟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为效。(《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龟肉

药材名称龟肉

拼音Guī Ròu

英文名Tortoise as food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龟科动物乌龟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nemys reevesii (Gray)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取肉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乌龟,体呈扁椭圆形,背腹均有硬甲,甲的长宽高一般为120mm×85mm×55mm,最长者可达200mm以上。头顶前端光滑,后部覆被累粒状小鳞;吻端尖圆,颌无齿而具角质硬喙;眼略突出;耳鼓膜明显;颈部细长;周围均被细鳞,颈能伸缩。背、腹甲的上面为表皮形成的角质板;下面为真皮起源的骨板,背脊中央及其两侧有3条较显着的纵棱,但雄龟不太明显。背甲棕褐色或黑色,颈角板前窄后宽,椎角板5块;第1块前宽后窄,其后数声一般宽大于长,两侧对称排列肋角板各4块,缘角板每侧11块,臀角板2块近长方形。,腹甲与背甲几乎等长,腹甲淡黄色,少数褐色,共有6对;喉角板2块,呈三角形;肱骨板2块,外缘宽凸;胸、腹角板各2块,均较大;股角板2块,外缘较宽于中线;肛角板2块,后缘凹陷。背腹甲在体两侧由甲桥相连,形成体腔。四肢较扁平,前肢具5指及爪,后肢具趾,除第5趾无爪外,余皆有爪,指或趾间具蹼,尾中等长度,一般20-30mm左右,较细。头侧及喉侧有带黑边的黄绿色纵横线,头颈部背面深褐色,腹面稍浅。背甲各角板边缘外呈黄色,角板上的花纹形似金钱,故双有金钱龟之称。腹甲每块角板的外侧下方色较深,四肢背面灰褐色或深棕色,腹面色稍渚。尾部背面棕褐色。泄殖孔周围色浅,往后呈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流、池塘。吃虾、小鱼及植物性食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益阴补血。主劳热骨蒸;久融洽咯备;久疟;血痢;肠风下血;筋骨疼痛;老人尿频尿急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0.5-1只;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肉作羹,大补。

2.《唐本草》: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

3.《食疗本草》: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骨折。

4.《日用本草》:大补阴虚,作羹,截久疟不愈。

5.《本草纲目》: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6.《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

7.《四川中药志》: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翠羽草

    药材名称翠羽草拼音Cuì Yǔ Cǎo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

  • 青蒿露

    药材名称青蒿露拼音Qīnɡ Hāo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的茎、叶,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明日,退热,清暑,辟秽。治劳瘦骨蒸,虚热,虚烦、盗汗,久

  • 泡桐树皮

    药材名称泡桐树皮拼音Pào Tónɡ Shù Pí别名桐皮、白桐皮、水桐树皮、桐木皮出处《本经》载有桐。《纲目》载;"贾思勰《齐民要术》言:……华(花)而不实者为白桐。白桐

  • 鼠尾粟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尾粟药材名称鼠尾粟拼音Shǔ Wěi Sù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来源禾本科鼠尾粟Sporobolus poiretii (Roem. et Schult.)Hi

  • 射干

    《中国药典》:射干药材名称射干拼音Shè Gān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 九头妖

    药材名称九头妖拼音Jiǔ Tóu Yāo别名黄冠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黄樱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

  • 辽东栎壳斗

    药材名称辽东栎壳斗拼音Liáo Dōnɡ Lì Ké Dòu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果实外的总苞。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泻。治便

  • 芜荑

    《全国中草药汇编》:芜荑药材名称芜荑拼音Wú Yí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来源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性状药材呈扁平

  • 胡萝卜

    《中药大辞典》:胡萝卜药材名称胡萝卜拼音Hú Luó Bo别名黄萝卜(《本草求原》),胡芦菔、红芦菔(《随息居饮食谱》),丁香萝卜(《现代实用中药》),金笋(《广州植物志》),红萝

  • 红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草药材名称红毛草拼音Hónɡ Máo Cǎo别名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日一枝花、鸭舌头、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广西]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裸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