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丁蛎

丁蛎

药材名称丁蛎

拼音Dīnɡ Lì

英文名T-shaped shellfish

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 malle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丁蛎,贝壳呈丁字形,壳质坚厚,一般高121-186mm,长52-63mm(不计翼状突起)。两壳相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顶极小,位于中央,稍向前倾。壳顶前、后各具一翼状的大型突起,使整个贝壳呈丁字镐形。背腹两侧边缘具有大型的波状弯曲鳞片,生长线粗糙,但鳞片状重叠不显着。两壳面颜色相同,均为黄白色。壳内面被内脏块所占的位置为棕黑色,具珍珠光泽。其余部分的颜色与外壳相似。铰合线长,无齿,韧带宽;紫褐色,槽大,近三角形,稍斜。闭壳肌痕长卵圆形,棕黑色,位于前部背侧。足丝孔很小,足丝毛发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线附近或潮下带的浅海泥沙质海底,壳顶埋在泥沙中,后端露出沙面,渔民拖网或干潮时均可采到。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南海。

性状性状鉴别 贝壳呈“丁”字形,略显波状弯曲,长约15cm,高约 5.2cm。两壳相等,但右壳平,左壳稍凸。壳顶极小,位于中央,其前、后各具一翼状的大型突起,使整个贝壳呈锤形。外表面黄白色,同心生长纹粗糙,略呈鳞片状,内表面被骨脏所占的位置为棕团体色,其余与上表面相同,具珍珠样光泽。铰合线长分无齿。质坚硬,断面层状。气微,味咸。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湿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剂,5-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磨水涂。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治湿疮、疖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浮海石

    药材名称浮海石拼音Fú Hǎi Shí英文名Pumice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出处出自《本草从新》来源药材基源: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岩豆藤花

    药材名称岩豆藤花拼音Yán Dòu Ténɡ Huā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岩豆藤根"条。功能主治治鼻衄。

  • 野***

    药材名称野***拼音Yě Yīnɡ Sù Ké别名野大烟、山米壳、山大烟来源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以果壳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

  • 大马蹄蕨

    药材名称大马蹄蕨拼音Dà Mǎ Tí Jué别名马蹄蕨、马蹄根、观音座莲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大莲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以带叶柄的根状

  • 丽江独活

    药材名称丽江独活拼音Lì Jiānɡ Dú Huó别名岩白芷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丽江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likiangense Wolff.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

  • 红花岩黄芪

    药材名称红花岩黄芪拼音Hónɡ Huā Yán Huánɡ Qí英文名root of Multijugate Sweetvetch.别名红黄芪、黄芪。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

  • 灯台莲

    药材名称灯台莲拼音Dēnɡ Tái Lián英文名Tuber of Serrate Sikoku Jackinthepulpit别名路边黄、蛇包谷、老蛇包谷出处始载于《湖北宜昌》。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

  • 平地木

    药材名称平地木拼音Pínɡ Dì Mù别名叶下红、叶底红、矮脚樟、雪里珠、矮脚草、地茶、小青、矮茶、短脚三郎、矮茶荷、矮茶风、矮茶子、地青杠、老勿大、金牛草、千年不大、叶下珍珠、老不大、铺地凉伞、阴山

  • 狐心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心药材名称狐心拼音Hú Xīn别名狐狸心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心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补益镇静。主治痰气。用法用量狐心1

  • 胡麻草

    《中药大辞典》:胡麻草药材名称胡麻草拼音Hú Má Cǎo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绒毛。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