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东风菜根

东风菜根

药材名称东风菜根

拼音Dōnɡ Fēnɡ Cài Gēn

别名钻山狗(《湖南药物志》),疙瘩药、草三七(《贵州草药》)。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菊科植物东风菜

性味辛,温。

①《湖南药物志》:"辛香,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疏风,行气,活血,止痛。治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①《中国药植志》:"治疗喉痛及肚痛,有祛风的效用。"

②《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行气,健脾,消食。治骨节疼痛,寒痧腹痛。"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热,疗蛇伤。治毒蛇咬伤,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肠炎腹痛。"

④《贵州草药》:"活血调气,止血生肌,消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浸酒。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复方①治腰痛:东风菜根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跌打损伤:疙瘩药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治刀伤:疙瘩药捣绒敷伤处。(《贵州草药》)

④治蛇伤、疖疮:东风菜干根研粉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毒蛇咬伤:先对病人常规处理和在八风穴(或八邪穴)放血排毒,然后用东风菜鲜根捣烂敷伤口周围,并用鲜根1两(干药用1/3量)煎水内服,每日2次。一般每日敷药1次,严重病人增加服药及换药次数。服药后个别病人有呕吐现象,加糖矫味便可改善。部分病例曾配合使用乌蔹莓半边莲佛甲草木芙蓉鬼针草天南星穿心莲等,以提高疗效。治疗150余例,除3例发病迅猛病情较重,改用他法治疗外,余均治愈。疗程最短3天,一般6~7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水百合

    《中药大辞典》:水百合药材名称水百合拼音Shuǐ Bǎi H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贝母的鳞茎。春、夏季采收。原形态荞麦叶贝母,又名:喇叭、山丹。多年生草本,高50~10

  • 小白蜡条

    药材名称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栋青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以根皮、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皮,夏、秋采叶,秋冬采果,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蓝圆鲹

    药材名称蓝圆鲹拼音Lán Yuán Shēn别名池鱼、棍子、黄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

  • 海浮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浮石药材名称海浮石拼音Hǎi Fú Shí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

  • 飞天蠄蟧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天蠄蟧药材名称飞天蠄蟧拼音Fēi Tiān Qín Liáo别名桫椤、刺桫椤、山蠄蟧、山棕、龙骨风、树蕨、大贯众来源为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

  • 夜吹箫

    药材名称夜吹箫别名炮仗筒、来色木、梅竹叶来源忍冬科夜吹箫Leycesteria formosa Wal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破血,祛风,平喘。主治哮喘,风湿性

  • 梧桐根

    《中药大辞典》:梧桐根药材名称梧桐根拼音Wú Tónɡ Gēn别名梧桐蔃(《岭南采药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根,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草问荆

    药材名称草问荆拼音Cǎo Wèn Jīnɡ别名马胡须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草问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pratense Ehr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 香秋海棠

    药材名称香秋海棠拼音Xiānɡ Qiū Hǎi Tánɡ别名铁米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短茎秋海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handelii Irmsc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 水玉簪

    药材名称水玉簪拼音Shuǐ Yù Zān别名青竹、草莲来源药材基源:为水玉簪科植物水玉簪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mannia distith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