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大红菇

大红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菇

药材名称大红菇

别名蘑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Pers.)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生混交林及阔叶林内地上,与某些阔叶树种形成菌根。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福建、云南。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红菇

药材名称大红菇

拼音Dà Hónɡ Gū

别名红菇、朱菇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大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rubra (Krom.)Bres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雨后采摘,洗净,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6-16cm,扁半球形,后平展而下凹。深苋菜红色,表面平滑,在潮湿气候下有粘性,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的条纹。菌肉白色。菌柄近圆柱形,长3.5-13cm,粗1.5-3.5cm,白色,部分肉色,内部松软;菌褶黄色,少数在基部分叉,褶间有横脉,褶之前部边缘常呈红色。孢子淡黄色,近球形,(8-11)μm×(7-9)μm,壁表有小刺;囊状体透明,披针形,(85-105)μm×(13-19)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地上。夏、秋间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扁而中央下凹,直径4-10cm,红色或暗红色,边缘粉红色或带白色,平滑或有微细绒毛,有不明显条纹。菌肉类白色,表皮下粉红色。菌褶密,基部分叉,白色或浅赭黄色,褶间有横脉。菌柄类圆形,长3.5-8cm,直径1-2.5cm,白色或带粉红色。气微,味辛辣。

性味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养血;逐瘀;祛风。主血虚萎黄;产后恶露不尽;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同鸡、猪肉炖。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背青荚叶

    药材名称白背青荚叶拼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来源药材基源

  • 水稻清

    《中药大辞典》:水稻清药材名称水稻清拼音Shuǐ Dào Qīnɡ别名竹叶牛奶树、水边柳、百了草、假槟榔、细叶水榕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狭叶榕(《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

  • 黑皮跌打

    《中药大辞典》:黑皮跌打药材名称黑皮跌打拼音Hēi Pí Diē Dǎ别名通气香、大力丸、埋罕(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黑风藤的根、藤。全年可采。原形态黑风藤,又名:

  • 地锦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锦苋药材名称地锦苋别名地锦草来源藜科地锦苋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化学成分全草含昆虫变态激素、促脱皮甾酮(ecdyste

  • 七叶仔

    药材名称七叶仔别名海南地黄连来源楝科七叶仔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 Chen,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鲜叶1

  • 白茎鸦葱

    药材名称白茎鸦葱拼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

  • 番薯藤

    药材名称番薯藤拼音Fān Shǔ Ténɡ别名红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药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茎叶。药理作用叶子含胰岛素样成分,口服1克相当于440单位胰岛素,皮下

  • 野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决明药材名称野决明拼音Yě Jué Mínɡ别名土马豆、牧马豆来源豆科野决明属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 R. Brown.以全

  • 蚕豆叶

    《中药大辞典》:蚕豆叶药材名称蚕豆叶拼音Cán Dòu Yè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叶。化学成分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

  • 藤子甘草

    药材名称藤子甘草拼音Ténɡ Zǐ Gān Cǎo别名土甘草、鸡血藤(《广西药植名录》),美丽相思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毛果鱼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