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山豆根

小山豆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山豆根

药材名称小山豆根

别名山豆根[四川]

来源防己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杀虫。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痔肿,腹痛下痢,咳嗽气喘,驱蛲虫,蛇咬伤,蜘蛛伤。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山豆根

药材名称小山豆根

拼音Xiǎo Shān Dòu Gēn

别名山豆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四川千金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S.Lo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四川千金藤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条状。茎枝纤细,有直纹,质稍硬。叶互生;叶柄着生在距叶片基部约1cm处,长4-7cm,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长6-10cm,宽5.5-9.5cm,先端有时钝,基部近平截,全缘,两面绿色,下面无毛;掌状脉向上3条,向下4-5条,在叶下面明显突起,网脉稍明显,薄革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和雌株均为单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总花序梗与叶柄近等长,细而直,顶端无小苞片,小聚伞花序4-8,簇生于花序梗末端,每个小聚伞花序有3-7朵花,具花梗;雄花:萼片6,绿色,排成2轮,卵圆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长1.7-2mm,其中尾状部分长0.6-0.9mm;花瓣3,淡黄色,贝壳状,长0.6-0.7mm,宽1-1.2mm,稍肉质;聚药雄蕊与花瓣近等长;雌花:果序腋生,序梗长8-9cm。核果倒卵形,内果皮长约7mm,背部有2行小横肋雕纹,每行7-8条,胎座迹穿孔。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苦;寒

归经肺;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杀虫。主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锥栗果壳

    药材名称锥栗果壳拼音Zhuī Lì Guǒ Ké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果实外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锥粟"条。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治

  • 鬼臼

    药材名称鬼臼拼音Guǐ Jiù别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本经》),天臼、马目公、解毒(《吴普本草》),术律草(《丹房鉴源》),羞天花、羞寒花(《益部方物略记》),害母草(《本草图经》),八

  • 丝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藤药材名称丝瓜藤拼音Sī Guā Té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藤。夏秋采收。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咳

  • 枸橘叶

    《中药大辞典》:枸橘叶药材名称枸橘叶拼音Gōu Jú Yè别名臭橘叶(《夏子益治奇疾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枳属甙、新枳属甙、柚皮甙和少量野漆树

  • 马尾伸筋草

    药材名称马尾伸筋草拼音Mǎ Wěi Shēn Jīn Cǎo别名马尾千金草、马尾青青草、飞龙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鹄油

    《中药大辞典》:鹄油药材名称鹄油拼音Hú Yóu别名天鹅油(《通玄论》)。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冬月取鹄的脂肪,熬炼滤净贮藏。原形态大天鹅,又名:鹄(《史记》)

  • 五角枫根

    《中药大辞典》:五角枫根药材名称五角枫根拼音Wǔ Jiǎo Fēn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槭树科植物中华槭的根或根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3~10米。树皮灰色,小枝平滑无毛。叶5裂,长1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

  • 四轮香

    药材名称四轮香拼音Sì Lún Xiānɡ别名野藿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四轮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nceola sinensis(Hemsl.)Kudo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

  • 杏叶防风

    《中药大辞典》:杏叶防风药材名称杏叶防风拼音Xìnɡ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当归(《分类草药性》),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