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山油柑叶

山油柑叶

《中药大辞典》:山油柑叶

药材名称山油柑叶

拼音Shān Yóu Gān Yè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芸香科植物山油柑叶片,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油柑叶

药材名称山油柑叶

拼音Shān Yóu Gān Yè

英文名Leaf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山油柑 常绿乔木,高10-20m。幼技及花序被毛茸。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顶端有1结节;叶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2.5-6cm,两端狭尖,有时先端略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密生腺点。聚伞花序具长柄,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萼片4,长0.6-0.8mm;花瓣4,青白色,狭披针形或线形,长5-6mm,两侧边缘内卷,内面密被毛茸;雄蕊8,花丝中部以下两侧边缘被毛;子房上位,密被毛,4室,花柱细长。核果黄色,平滑,半透明,直径8-10mm。种子黑色,有肉质胚乳。花期4-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湿丘陵地及阔叶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山油柑叶含挥发油,主要为a-蒎烯(a-pinene),柠檬烯(limonene);生物碱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理气止痛;活血消肿。主支气管炎;感冒咳嗽;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果脂

    药材名称香果脂英文名OLEUM LINDER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香果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的成熟种仁压榨提取得到的固体脂肪,或成熟种子压榨提取的油脂经氢化后精制而成。性状本

  • 河豚鱼肝油

    《中药大辞典》:河豚鱼肝油药材名称河豚鱼肝油拼音Hé Tún Yú Gān Yóu出处《辽宁医学》210:467,1966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

  • 翡翠

    《中药大辞典》:翡翠药材名称翡翠拼音Fěi Cuì出处《纲目》来源为翠鸟科动物白胸翡翠等的肉。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长,呈珊瑚红以至红赤色。虹膜暗褐色。头、后颈、胸侧及下体均深赤栗色;颏、

  • 喉痧药

    药材名称喉痧药拼音Hóu Shā Yào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

  • 《中药大辞典》:鼠药材名称鼠拼音Shǔ别名首鼠(《史记》),老鼠(《斗门方》),家鹿(《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中褐家鼠、黑家鼠、黄胸鼠等常见鼠类的全体或肉。原形态①褐家鼠体长约17.5厘

  • 水蛇

    《中药大辞典》:水蛇药材名称水蛇拼音Shuǐ Shé别名公蛎蛇(陶弘景)。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水蛇的肉。原形态全长25~7O厘米。尾短。鼻间鳞1片。额鳞1片,上唇鳞7~8片,第4片入

  • 藏丁香

    药材名称藏丁香拼音Cánɡ Dīnɡ Xiānɡ别名石老虎、石参、叶子花、岩五加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藏丁香,曰:"藏丁香,或云种自西藏来,枝干同滇丁香,叶糙有毛,开花白色有香。"并

  • 柏树

    药材名称柏树拼音Bǎi Shù别名柏、香扁柏来源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

  • 甜瓜

    《中药大辞典》:甜瓜药材名称甜瓜拼音Tián Guā别名甘瓜(《别录》),香瓜(《滇南本草》),果瓜(《纲目》),熟瓜(《本草从新》)。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实。7~8月果

  • 秤杆草

    《中药大辞典》:秤杆草药材名称秤杆草拼音Chènɡ Gǎn Cǎo别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白升麻、红升麻、土升麻。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山兰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原形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