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洋白蜡树

洋白蜡树

药材名称洋白蜡树

拼音Yánɡ Bái Là Shù

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整枝时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糖秕状毛。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羽状复叶长18-40cm;叶柄长2-5cm;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常无毛;小叶7-9枚,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8cm,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叶绿具不明显钝锯齿或近全缘,下面疏被绢毛;小叶无柄或下方1对小叶具短柄。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长5-20cm;花密集,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短;花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齿不规则深裂,花药大,长圆形,花丝短;两性花花萼较宽,萼齿浅裂,花柱细,柱头2裂。翅果狭倒披针形,长3-5cm,宽0.4-0.7cm,上中部最宽,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翅下延近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1.5-2cm,宽约2mm,脉棱明显。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道旁或庭园栽培。分布于沈阳、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等地。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主湿热泻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目赤肿痛;牛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白带,崩漏,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用于牛皮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角拗

    《中药大辞典》:羊角拗药材名称羊角拗拼音Yánɡ Jiǎo Niù别名羊角纽(《本草求原》),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岭南采药录》),羊角扭、羊角藕(《中国药植志》),断肠草(《

  • 凤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七药材名称凤尾七拼音Fènɡ Wěi Qī别名凤尾草、凤凰草、香景天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 (Franch.) Fu [S

  • 小叶云实

    药材名称小叶云实拼音Xiǎo Yè Yún Shí英文名twig or fruit of small leaf caesalpiniae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

  • 白蜡树叶

    药材名称白蜡树叶拼音Bái Là Shù Yè出处《贵州植药调查》来源木犀种植物白蜡树的树叶,详"白蜡树皮"条。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调经,止

  • 血党

    药材名称血党拼音Xuè Dǎnɡ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山血丹的根或全株

  • 益母草

    《中国药典》:益母草药材名称益母草拼音Yì Mǔ Cǎo英文名HERBA LEONURI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 冬青叶

    药材名称冬青叶拼音Dōnɡ Qīnɡ Yè别名四季青叶(江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性味《江西草药》:

  • 麦斛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斛药材名称麦斛拼音Mài Hú别名果上叶、石豆、一挂鱼、羊奶草、青兰、单叶石枣来源为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

  • 蜈蚣旗根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

  •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药材名称松球拼音Sōnɡ Qiú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