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花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

药材名称白花鬼针草

拼音Bái Huā Guǐ Zhēn Cǎo

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ilosa L.var .radiata Sch.-Bip. [B. pilosa L.var .albiflora Maxim.; B.pilosa L.var .minor (Bl.) Scher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白花鬼针草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cm无翅的柄,三出;小叶常为3格,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稀,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磊,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cm的柄,边缘锯齿,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大辩论花序有长1-6(果时长3-10)cm的花序梗;总苞苞片7-8枚,条状匙形,外层托片披针形,内层条状披针形;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长5-8mm,宽3.5-5mm,先端钝或有缺刻;盘花筒状,长约4.5mm,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长7-13mm,先端芒刺3-4枚,长1.5-2.5mm,具倒刺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临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化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药材呈条状。茎钝四棱形。下部叶3裂或不分裂;中部叶具柄,三出,小叶3枚,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不对称,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长5-8mm,宽3-5mm,黄白色,先端钝或有缺刻。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九节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九节铃药材名称小九节铃拼音Xiǎo Jiǔ Jié Línɡ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

  • 烟管蓟

    药材名称烟管蓟拼音Yān Guǎn Jì别名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烟管蓟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pendulum Fisch.ex DC. [C. falcatum Tu

  • 苦马豆

    药材名称苦马豆拼音Kǔ Mǎ Dòu别名羊尿泡、马皮泡、红苦豆子、羊卵泡、尿泡草、羊卵蛋、铃当草来源豆科苦马豆属植物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 Taubert,以全草、根及果

  • 石斛露

    药材名称石斛露拼音Shí Hú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银石斛等鲜茎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淡咸,寒。"功能主治《中国

  • 八月炸

    药材名称八月炸拼音Bá Yuè Zhà别名预知子、狗腰藤、八月瓜、八月扎、腊瓜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 小檗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檗药材名称小檗拼音Xiǎo Bò别名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来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小黄连刺B. w

  • 过路惊

    药材名称过路惊拼音Guò Lù Jīnɡ英文名Fourangled Bred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过路惊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quadrang

  • 石彭子

    《中药大辞典》:石彭子药材名称石彭子拼音Shí Pénɡ Zǐ别名崖石榴(《植物名实图考》),巴梨子、崖荔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石彭彭(《江西中药》),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

  • 葫芦七

    药材名称葫芦七拼音Hú Lu Qī别名大救驾、荷叶七(《陕西中草药》),山紫菀(《山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夏、秋采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

  • 兜冠黄共享

    药材名称兜冠黄共享拼音Dōu Guàn Huánɡ Gònɡ Xiǎnɡ英文名Galericulate Skullcap别名盔状黄芩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盔状黄芩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