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秋牡丹根

秋牡丹根

药材名称秋牡丹根

拼音Qiū Mǔ Dān Gēn

别名白头翁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秋牡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hupehensis Lem.var.japonoica(Thunb.)Bowles et Stearn[Anemone japonica(Thunb.)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法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秋牡丹,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长,暗褐色。基生叶为三出复叶;柄长24-32cm;小叶片宽卵圆形,长5-12cm,宽4.5-8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为渚心脏形,边缘5-7浅裂,并有不规则钝锯齿,齿端具尖头,两面疏生白色毛。花茎3歧分枝,具叶状总苞,下部的由3小叶所成,上部的为单叶,2-3裂,均对生;花单生或成稀疏聚伞状花序,花开放时径约4-5cm,重瓣,萼片15-20或更多,外轮绿色,边缘略带暗紫,内轮深红或淡紫红色,呈花瓣状;雄蕊多数,黄色,花丝短,细而弯曲,花药椭圆形;雌蕊心皮多数,集成球形,有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瘦果聚生成球状,具白色绢状毛。花期9-11月,果期次看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0-16cm,直径1-1.8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纹。根头部有分枝,其上有白色绒毛及未去资助的叶基。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间可见白心。无臭,味苦微涩。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清热解毒。主蛔虫病;蛲虫病;体癣;肌癣;中暑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0.6-1.5g,温开水送。外用:适量,捣汁或研粉外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齿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

  • 通脱木花上粉

    《中药大辞典》:通脱木花上粉药材名称通脱木花上粉拼音Tōnɡ Tuō Mù Huā Shànɡ Fě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花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通草

  •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药材名称红豆拼音Hónɡ Dòu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乔木,高9~

  • 黄梢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梢蛇药材名称黄梢蛇拼音Huánɡ Shāo Shé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来源有鳞目游蛇科灰鼠蛇Ptyas korros (Schle

  • 川贝母

    《中国药典》:川贝母药材名称川贝母拼音Chuān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别名贝母、川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 牛耳枫

    药材名称牛耳枫拼音Niú ěr Fēnɡ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海韭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韭菜药材名称海韭菜拼音Hǎi Jiǔ Cài来源水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性味

  •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拼音Jiá Nánɡ Jué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

  • 石胆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胆草药材名称石胆草拼音Shí Dǎn Cǎo别名石花、石莲花、石荷叶、虎耳还魂草、石蝴蝶、岩指甲、镇心草、钮子药、地蒲团来源苦苣苔科石胆草Corallodiscus f

  • 铁马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马鞭药材名称铁马鞭拼音Tiě Mǎ Biān别名野花生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铁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Sieb. et Zucc.,以根及全株入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