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穿鞘花

穿鞘花

药材名称穿鞘花

拼音Chuān Qiào Huā

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

别名独竹草、纳闹红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ss.et Rich) Hong [Forrestia hispide Less.et A.Rich.;F.chinensis N.E.Brow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穿鞘花 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粗壮,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叶互生;叶鞘长达4cm,密被褐黄色细长硬毛,口部有同类毛;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稀宽卵形,长15-27cm,宽3-6(-8)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带翅的柄,两面及近边缘处和叶下面主脉的下半部密被褐黄色细长硬毛。头状花序自叶鞘的近基部处穿鞘而出,无总花梗,通常有数十朵花,直径2-3cm;苞片长卵形,长约6mm,先端急尖,疏生睫毛;萼片3,分离,狭长圆形或长圆形,长8-12mm,先端风帽状,被毛;花白色,膜质,倒披针状长圆形,长约5mm,先端钝;雄蕊6,全育;花丝先端具含珠状长毛;子房长圆形,上部具数丛硬粗毛,花柱线形,约与子房等长。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7mm,上部被硬粗毛,先端具细小尖头。每室有2颗种子,灰白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坡林阴处或沟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治风湿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鞭石斛

    药材名称马鞭石斛拼音Mǎ Biān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

  • 花生壳

    药材名称花生壳拼音Huā Shēnɡ Ké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果实的荚壳。洗净晒干。性味淡、涩,平。功能主治敛肺止咳。用于久咳气喘,咳痰带血。用法

  • 神曲

    《中药大辞典》:神曲药材名称神曲拼音Shén Qū别名六神曲(《本草便读》)。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

  • 焰爵床

    《全国中草药汇编》:焰爵床药材名称焰爵床别名禾木张[傣语]来源爵床科焰爵床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 (Wall.) Nee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

  • 阿月浑子

    药材名称阿月浑子拼音ā Yuè Hún Zǐ别名胡棒子、无名子。出处阿月浑子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阿月浑子……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棒子,二岁浑子也。”《纲目》亦录着,引《海药本草》云:

  • 响铃草

    《中药大辞典》:响铃草药材名称响铃草拼音Xiǎnɡ Línɡ Cǎo别名野花生(《中国植物志》),荷猪草、黄花野百合(《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马响铃(《滇南本草整理本》),铃

  • 荷花

    药材名称荷花拼音Hé Huā别名莲花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大花蕾。6~7月采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将开发的花,阴干。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祛

  • 黄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藨叶药材名称黄藨叶拼音Huánɡ Pāo Yè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8~9月采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

  • 钮子药

    药材名称钮子药别名生焰兰、观音兰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