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花木莲

红花木莲

药材名称红花木莲

拼音Hónɡ Huā Mù Lián

别名莲花、细花木莲厚朴、土厚朴、小叶子厚朴

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花木莲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glietia insignis(Wall.)Bl[Magnolia insigni Wall.]

采收和储藏:6~7月剥取树皮,阴干或炕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约12m或更高。幼枝、叶柄和花芽最初多少有细毛,最后几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cm;托叶痕为叶柄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叶革质,叶片倒披针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6cm,宽4-10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三分之二以下渐窄至基部,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具红褐色柔毛或散生平伏微毛,侧脉12-24对。花芳香,花蕾长圆状卵形;花梗粗;花直径7.5cm,白色或带黄色而有红色晕、或蔷薇淡红色、或鲜泽红色;花被6-12,外轮倒卵状长圆形,内轮倒卵状匙形,基部渐窄成爪;雄蕊多数,长1-1.8cm,药隔伸出成三角状尖头;雄蕊群圆柱形,心皮无毛。聚合果紫红色,卵状长圆形,长7-9cm,(艹骨)(艹突)果背裂,具明显的瘤点,先端具短喙。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000m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黄棕色,粗糙,有显着而究起的横长皮孔,且常数个皮孔纤维性。气微香,味苦微涩。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柱层木栓细胞10余列,栓内层为石细胞环。皮层较窄,散有油细胞及石细胞群,石细胞不规则形或分枝状。韧皮部占绝大部分,有众多纤维束,较整齐排列于两射线间,多呈切向长方形,其旁偶有石细胞;射线宽1-2列细胞;油细胞主要分布于射线喇叭口处及韧皮薄壁细胞间。

性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主脘腹痞满胀痛;宿食不化;呕吐;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云南中药志》:云南、四川一些地区当作厚朴用药,具厚朴同样之功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桂树根

    药材名称桂树根拼音Guì Shù Gēn别名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原形

  • 尾叶山柑

    《全国中草药汇编》:尾叶山柑药材名称尾叶山柑别名尾叶槌果藤来源白花菜科尾叶山柑Capparis urophylla F. Chun, 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毒蛇咬

  • 青蒿囊虫

    药材名称青蒿囊虫拼音Qīnɡ Hāo Nánɡ Chónɡ别名青蒿蛀虫(《品汇精要续集》),青蒿虫(《本草推陈》)。出处《纲目》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节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季

  • 岩茴香

    药材名称岩茴香拼音Yán Huí Xiānɡ英文名Ligusticum别名细叶藁本、桂花三七、柏子三七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茴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

  •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药材名称邪蒿拼音Xié Hā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

  • 白毛藤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药材名称白毛藤拼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

  • 《全国中草药汇编》:藕药材名称藕拼音ǒu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根状茎。秋冬采挖,多生用。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咯血,

  • 贝母兰

    《中药大辞典》:贝母兰药材名称贝母兰拼音Bèi Mǔ Lán别名止血果(《文山中草药》),石巴蕉、对叶果、果上叶(《云南中草药选》),小绿芨(《全展选编·外科》)。出处《

  • 藏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茴香药材名称藏茴香拼音Zànɡ Huí Xiānɡ别名黄蒿、马缨子、小防风来源伞形科藏茴香Carum carvi L.,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西藏。性

  • 桂竹糖芥

    《中药大辞典》:桂竹糖芥药材名称桂竹糖芥拼音Guì Zhú Tánɡ Jiè别名打水水花、金盏盏花(《内蒙古中草药》),希和日-赫其(蒙名)。出处《东北药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