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李皮

臭李皮

药材名称臭李皮

拼音Chòu Lǐ Pí

别名鼠李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

采收和储藏:夏末采收,晒干。

原形态达乌里鼠李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小枝粗壮,近对生,褐色或红褐色,顶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于分叉处具短针刺。叶对生于长枝上,或丛生于短枝上;叶柄长1.5-4cm;叶片纸质,卵圆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6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常有红色腺体,上面无毛,亮绿色,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雌花1-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个簇生于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萼4裂,裂片狭卵形,锐尖;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浅裂或半裂;雄花的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核果球形,熟时黑色,直径5-7mm,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1-1.2cm。种子卵圆形,黄褐色,背侧有狭纵沟。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mm。表面粗糙,呈灰黑色,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向延长的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色较暗,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树皮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脱氧鼠李素(deoxyrhamne-tin),鼠李素(rhamn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甲基异鼠李素(methyl isorhamnetin)等。

药理作用鼠李树皮水浸膏对小鼠有泻下作用。

性味苦;微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主风湿热痹;热毒疮痈;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春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春莲药材名称半春莲拼音Bàn Chūn Lián别名半层莲、野苞芦来源兰科蜻蜓兰属植物小花蜻蜓兰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

  • 栗花

    《中药大辞典》:栗花药材名称栗花拼音Lì Huā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q

  • 海蜇皮

    《中药大辞典》: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动物学大辞典》)。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

  • 象骨

    《中药大辞典》:象骨药材名称象骨拼音Xiànɡ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骨骼。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化学成分水分约占1/2,有机物约占1/4,其中有骨

  • 广西狗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广西狗牙花药材名称广西狗牙花来源夹竹桃科广西狗牙花Ervatamia kwangsiensis Tsiang,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接骨。用法用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苏、安徽、四川、

  • 毛黐头婆

    药材名称毛黐头婆拼音Máo Chī Tóu Pó别名黄花痴头婆、痴头婆、双耳子、细黄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毛刺蒴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umfetta cana B1.[T.tom

  • 椒目

    《中药大辞典》:椒目药材名称椒目拼音Jiāo Mù别名川椒目(《赤水玄珠》)。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性状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

  • 青箭杆草

    药材名称青箭杆草拼音Qīnɡ Jiàn Gǎn Cǎo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茎马兰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

  • 水椎木

    药材名称水椎木拼音Shuǐ Zhuī Mù别名水杨柳、细杨柳来源大戟科水椎木Homonoia riparia Lou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胆,消炎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