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花

药材名称赤小豆花

拼音Chì Xiǎo Dòu Huā

别名腐婢(《本经》)。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赤豆。夏季采取。

性味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②《别录》:"止消渴。"

③《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

④《纲目》:"治肠中积热,痔瘘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戌入散剂。外用:研末撒。

复方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疔肿:小豆花为末敷之。(《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赤小豆花

药材名称赤小豆花

拼音Chì Xiǎo Dòu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Rice Bean

别名腐婢

出处出自《药性论》。

1.《名医别录》:腐婢,生汉中,即小豆花也。七月采,阴干。

2.陶弘景:腐婢,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疗也,但未解何以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尔,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恐此当是真。

3.《唐本草》:腐婢,山南相承以为葛花。《本经》云小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2.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Phaseolus (Willd.)W.F.Wigh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1.赤小豆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2.全国广为栽培。

性味味辛;性微凉

归经心;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行气利水;明目。主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2.《名医别录》:止消渴。

3.《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4.《本草纲目》:治肠中积热,痔痿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鞭石斛

    药材名称马鞭石斛拼音Mǎ Biān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

  • 酸浆菜

    《中药大辞典》:酸浆菜药材名称酸浆菜拼音Suān Jiānɡ Cài别名山蓼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直立。叶

  • 茱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茱苓草药材名称茱苓草拼音Zhū Línɡ Cǎo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茱苓草Gentiana apiata N. E. Brown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

  • 《中药大辞典》:冰药材名称冰拼音Bīnɡ别名凌(《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

  • 焮麻

    药材名称焮麻拼音Xìn Má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滇藏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糯米藤

    《中药大辞典》:糯米藤药材名称糯米藤拼音Nuò Mǐ Ténɡ别名捆仙绳(《天宝本草》),糯米菜(《峨嵋药植》),糯米草、米浆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生扯拢、筲箕藤(《民间常用草

  • 粗梗黄堇

    药材名称粗梗黄堇拼音Cū Gěnɡ Huánɡ Jǐn别名粗荚黄堇、马尾黄连、土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粗梗黄堇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pachypoda (Franch

  • 麒麟尾

    《中药大辞典》:麒麟尾药材名称麒麟尾拼音Qí Lín Wěi别名狮尾草(《岭南采药录》),蓬莱蕉、龟背竹(《广州植物志》),羽叶藤、过山标(《广西药植名录》),上树百足、上树蜈蚣(

  • 桑芽

    《中药大辞典》:桑芽药材名称桑芽拼音Sānɡ Yá别名女儿红、青桑头(《江苏植药志》)。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槭树科植物茶条槭的幼芽及嫩叶。3月采收。置锅中,微火炒焙数分钟,使幼叶变软,取

  • 黑大豆皮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皮药材名称黑大豆皮拼音Hēi Dà Dòu Pí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皮。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