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连翘茎叶

连翘茎叶

《中药大辞典》:连翘茎叶

药材名称连翘茎叶

拼音Lián Qiáo Jīnɡ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茎叶

功能主治《纲目》:"治心肺积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连翘茎叶

药材名称连翘茎叶

拼音Lián Qiáo Jīnɡ Y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Sy-ringa suspen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3出复叶;叶柄长0.8-1.5cm,无毛;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2-10cm,宽1.5-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梗长5-6mm;花萼绿色,裂片4,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裂片4,倒卵状椭圆形,长1.2-2cm,宽6-10mm;雄蕊2,着生在花冠管基部;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卵球形,2室,长1.2-2.5cm,宽0.6-1.2cm,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瘤点;果梗长0.7-1.5cm。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疏林及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现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连翘脂甙(forsythoside)A[1],连翘甙(forsythin,phillyrin),连翘甙兀(forsythigenin,phillygenin)[2],连翘属甙(forsythiaside),连翘种甙(suspensa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3],右旋松脂酚(pinoresinol),芸香甙(rutin)和微量右旋松脂酚葡萄糖甙(pinoresinol-β-D-glucoside)[4]。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心肺积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心肺积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扶栘木皮

    药材名称扶栘木皮拼音Fú Yí M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唐棣的树皮。原形态唐棣(《诗经》),又名:栘(《尔雅》),栘杨、高飞、独摇(崔豹《古今

  • 土百部

    药材名称土百部拼音Tǔ Bǎi Bù别名千锤打(《四川中药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出处《中药材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春、秋两季挖取,除去苗茎,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

  • 猪獠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獠参药材名称猪獠参拼音Zhū Liáo Shēn别名鸭肾参、土洋参、小长距兰、蛇蓼子来源兰科舌唇兰属植物小舌唇兰Platanthera minor (Miq.)Reic

  • 昆明山海棠

    药材名称昆明山海棠拼音Kūn Mínɡ Shān Hǎi Tánɡ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出处本品以火把花之名始载于《纲目》草部毒草类钩吻条下。《植物名实

  • 越橘

    药材名称越橘拼音Yuè Jú别名熊果叶、红豆、牙疙疸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以叶、果入药。全年采叶,阴干或鲜用;果秋后采,晒干

  • 一枝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枝黄花药材名称一枝黄花拼音Yì Zhī Huánɡ Huā别名粘糊菜、破布叶[云南]、金柴胡[西南]、山厚合、老虎尿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

  • 大叶黄杨

    药材名称大叶黄杨拼音Dà Yè Huánɡ Y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茎皮及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

  • 《中药大辞典》:铁药材名称铁拼音Tiě出处《本经》来源为一种灰黑色的金属。主要由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炼出。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生铁(含碳量在1.7%以上)、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和钢铁(

  • 枫树

    药材名称枫树拼音Fēnɡ Shù别名枫香树、大叶枫、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以根、叶、果实(见“路路通”)及树脂(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