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阔叶垂头菊

阔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阔叶垂头菊

药材名称阔叶垂头菊

来源菊科垂头菊属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stenactinum Diels,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痈疽肿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阔叶垂头菊

药材名称阔叶垂头菊

拼音Kuò Yè Chuí Tóu Jú

英文名Broadleaf Cremanthodium

出处始载于《四川阿坝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丛叶垂头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stenactinium Diels ex Limpr. [C.stenactinium var. euillosum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丛叶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高48-50cm。全株灰绿色或蓝绿色。根肉质,直径3-4mm,多数。茎直立,单生,最上部被褐色有节柔毛,余均光滑,基部被枯叶柄包围。丛生叶与茎基部叶具宽柄,柄长4-8cm,宽达2cm,基部宽,具鞘;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2-6cm,先端急尖工钝圆,基部渐狭成柄,作缘;茎生叶5-6,互相密接,直立,筒状抱茎,中下部者长圆形,长4-8cm,先端钝,有尖头,最上部叶膜质,苞叶状,先端钝。头状花序辐射状,下垂,1-13,通常排成总状花序,稀单生;花序梗长0.5-8cm,被褐色有节柔毛;总苞半球形,长1.3-1.5cm,宽1.5-3cm,被褐色有节柔毛或脱毛近光滑,基部被膜质卵形苞片;总苞片12-16.2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宽6-8mm,先端急尖或渐尖,内层具宽的膜质边缘;舌状花淡黄色,舌片线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mm,先端长渐尖,管部长约5mm;管状花黄色,长约10mm,管部长约3mm。瘦果,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水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痈且毒;湿疹瘙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捣敷;或取汁涂。内服:3-9g。

各家论述《四川阿坝中草药》:用于痈疽肿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林消

    药材名称竹林消拼音Zhú Lín Xiāo别名鸡爪参、野参须(《陕西草药》),女楂(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单茎算盘七的根。8~10月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羊角扭

    药材名称羊角扭拼音Yánɡ Jiǎo Niǔ别名羊角拗、羊角藕、黄葛扭、羊角树、牛角藤[广东、广西]、羊角藤、鲤鱼橄榄[福建]来源为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

  • 粘山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粘山药药材名称粘山药拼音Nián Shān Yɑo别名牛尾参、粘狗苕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粘山药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k.,以块茎入

  • 锯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草药材名称锯齿草拼音Jù Chǐ Cǎo别名五月莲、齿叶泥花草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齿叶母草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 [Il

  • 金鱼草

    药材名称金鱼草拼音Jīn Yú Cǎo英文名Common Snapdragon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金盏草

    《中药大辞典》:金盏草药材名称金盏草拼音Jīn Zhǎn Cǎo别名金盏花、醒酒花(《宛陵集》诗注),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长春菊(《学圃杂巯》),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

  • 黄龙须

    药材名称黄龙须拼音Huánɡ Lónɡ Xū别名红龙须(《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气根。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湿,性热,无毒。"

  • 紫金血藤

    药材名称紫金血藤拼音Zǐ Jīn Xuè Ténɡ别名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henryi Clarke

  • 地不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药材名称地不容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

  • 牛蒡根

    《中药大辞典》:牛蒡根药材名称牛蒡根拼音Niú Bànɡ Gēn别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10月间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