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黑乳菇

黑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乳菇

药材名称黑乳菇

别名蘑菇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安徽。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乳菇

药材名称黑乳菇

拼音Hēi Rǔ Gū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沥青色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us picinu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收后除去泥沙,晒干。

原形态菌盖宽5-10cm。后平展,有时中部略凸。灰色、煤黑色、橄榄黑色。盖缘下卷,有褐黄色稀毛,盖表近蜡质。菌肉白色,伤后变红,具辣味。褶片微下延,赭色。乳汁呈胡萝卜红橙色。菌柄长3-6cm,粗1-2.5cm。柱形。孢子近圆形,(8-10)μm×(7.5-9)μm,脊突结成的网眼明显。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于针、阔叶林下,松属、云杉属和壳斗科、山茶科诸林下和林缘均易发现。6-10月均为出菇期。外生菌根菌。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半球形或平扁,中部有时略凸,直径4-8cm,黑色,光滑或有微细绒毛。菌肉薄,白色或红色。菌褶较密,类白色或淡黄色。菌柄圆柱形,长3-6cm,直径约1.5cm。气微,味辛辣。

化学成分含硬脂酸酯(stearic acid ester)。

性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报春花

    《中药大辞典》:报春花药材名称报春花拼音Bào Chūn 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 钩苞大丁草

    药材名称钩苞大丁草拼音Gōu Bāo Dà Dīnɡ Cǎo别名白叶不翻、小一支蒿、钩毛大丁草来源菊科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

  • 猪肚子

    药材名称猪肚子别名羊角天麻、鸡多囊、唐古特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 (Maxim.) Hand.-Mazz.以地下块茎入药。秋末苗枯后采挖,洗净晒干。性味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蛇迷草

    药材名称蛇迷草拼音Shé Mí Cǎo英文名Degenerate Stapfiophyto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败蕊无距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pfio

  • 南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瓜子药材名称南瓜子拼音Nán Guā Zǐ别名北瓜子、窝瓜子来源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

  • 白藤

    《中药大辞典》:白藤药材名称白藤拼音Bái Ténɡ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 水黄

    药材名称水黄拼音Shuǐ Huánɡ别名葛叶大黄、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药理作用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作用,其IC

  • 刺蜜

    《中药大辞典》:刺蜜药材名称刺蜜拼音Cì Mì别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给敦罗(《本草拾遗》),刺糖、骆驼刺糖(《新疆药材》),阳塔克西克尔(维名)。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

  • 驹胞衣

    《中药大辞典》:驹胞衣药材名称驹胞衣拼音Jū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胎盘。功能主治《孙天仁集效方》:"治妇人天癸不通,驹胞衣煅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