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色丸

二色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天南星3钱,半夏3钱,甘遂3钱,大戟3钱,干姜2钱,胡椒2钱,桂2钱,荜茇2钱,代赭石1两,大黄(生用)3钱。

制法上10味,取前4味,以浆水1升煮,水尽为度,晒干,余6味同捣为末。每用1钱,用巴豆3枚,烧得焰起,盏合,却候冷,与1钱药1处研,更用醋1盏,煎成膏,共药末同为丸,如绿豆大。分两处,1用丹砂为衣,1用腻粉为白衣。

功能主治一切肿赤,皮肤毒气及瘤子;小肠气;妇人心气痛。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卫生总微》卷十一: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拣去枝梗)2两,黄连(去须)2两,巴豆49粒(去皮)。

制法上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将上面2味各自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看大小紧慢加减丸数。如白痢,只服茱萸丸;赤痢,只服黄连丸;白多赤少者,多服茱萸丸;赤多白少者,多服黄连丸,少服茱萸丸;赤白相等者,中半服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2两,黄连2两。

制法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末2两,同黄连作丸;以白芍药末2两,同茱萸作丸。各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各收。

功能主治痢疾及水泄,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赤痢,乌梅汤下连霜丸;白痢,米饮下茱芍丸;赤白痢,各半服之。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

猜你喜欢

  • 香连圆

    药方名称香连圆处方白石脂、龙骨、干姜(炮)、黄连(去须.微炒)、白矾(煅),各半两。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圆,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

  • 保生圆

    药方名称保生圆处方***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炮制上为

  • 蝮蛇头丸

    药方名称蝮蛇头丸处方蝮蛇头(炙焦)1枚,猬皮(炙焦)1枚,魁蛤(炙)1枚,蛴螬(生用)1枚,水蛭(生用)7枚,虻虫(去翅足,生用)7枚,葛上亭长(去翅足,生用)7枚,蜈蚣(炙)2枚,大蜘蛛(炒)3枚,

  • 黄瓜根丸

    药方名称黄瓜根丸处方黄瓜根3两,黄连3两(去须)。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用法用量每于食后以温水下20丸。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

  • 槟榔利膈丸

    药方名称槟榔利膈丸处方槟榔1两半,木香1两,人参1两半,半夏4两(汤洗7次),杏仁1两半(水煮,去皮),青皮1两半,栝楼3个(炒,去瓤),桔梗1两半,牵牛(头末)3两,肉桂半两。制法上为末,姜汁并水煮

  • 龙涎汤

    药方名称龙涎汤处方沉香1钱,木香1钱(不见火),人参4钱(不见火),甘草2钱(炙),丁香4钱(不见火),乌药6钱,陈皮7钱(浸,去瓤)。功能主治妇人心腹胀闷呕吐,不思饮食,噎塞。摘录《普济方》卷三二○

  • 都气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都气丸药方名称都气丸处方熟地黄10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微焙)各52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40克五味子30克制法上药七味为末,炼白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敛肺

  • 除热地黄汁汤

    药方名称除热地黄汁汤处方地黄汁半合,黄芩3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栀子仁2分。功能主治变蒸时患惊痫。已服四味汤紫丸,下后犹热,腹胀目视。用法用量水8合,煮4合,去滓,下地黄汁。每服1合,日3夜1

  • 涌泉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涌泉散药方名称涌泉散处方穿山甲30克(洗,灰炒令燥)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活血通乳。治产后乳汁不通及乳结痈肿。用法用量每次2克,酒调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卫生宝鉴

  • 净肌散

    《得效》卷十九:净肌散药方名称净肌散处方雄黄、海螵蛸、大柏皮、宣连、水粉、轻粉、蚌粉、杏仁。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恶疮。用法用量用真清油调敷。摘录《得效》卷十九《普济方》卷三○○引《鲍氏方》:净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