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心气饮

分心气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克甘草(炙)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便虚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120克羌活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白皮木通(去节)芍药甘草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丁香皮、人参麦冬厚朴大腹皮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噎膈,气多而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半两,桑白皮(炒)半两,丁香皮1两,大腹子(炮)半两,桔梗(去芦,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草果仁半两,大腹皮(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锉)半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紫苏(去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1两半,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及灯心1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直指》卷五: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别名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3两,半夏(制)1两半,枳壳(制)1两半,青皮(去白)1两,陈橘红1两,大腹皮1两,桑白皮(炒)1两,木通(去节)1两,赤茯苓1两,南木香1两,槟榔1两,蓬莪术(煨)1两,麦门冬(去心)1两,桔梗1两,肉桂1两,香附1两,藿香1两,甘草(炙)1两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通利大小便。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

用法用量心气饮(《丹溪心法》卷四)。

临床应用瘴疟里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摘录《直指》卷五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肉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次)1两,桑白皮(微炒)1两,大腹皮1两,陈皮(去瓤)1两,青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羌活1两,紫苏(去粗梗)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5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宋氏女科》: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桔梗枳壳木香槟榔乌药香附木通肉桂、芍药、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陈皮、真紫苏羌活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内郁,血凝气滞成病者。

用法用量上锉2剂,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30条,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滓更煎服。

摘录《宋氏女科》

《风痨臌膈》: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苏梗1钱,青皮1钱,芍药1钱,大腹皮1钱,陈皮1钱,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

功能主治大怒而胀。

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用量原缺。

摘录《风痨臌膈》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叶、半夏青皮陈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药、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一切气病。

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猜你喜欢

  • 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卷中:厚朴大黄汤药方名称厚朴大黄汤别名枳朴大黄汤(《赤水玄珠》卷四)。处方厚朴15克大黄18克枳实9克功能主治治支饮胸满者。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摘录《金匮

  • 艾灰散

    药方名称艾灰散处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烧灰细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 养心丹

    药方名称养心丹处方远志(去心)21克当归熟地阿胶(炒)柏子仁酸枣仁黄耆茯神龙齿茯苓紫石英各30克 丹砂15克(为衣)制法上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心神失养,神

  • 槲皮煎

    药方名称槲皮煎处方槲树根北阴白皮10片,厕屋上雌鼠粪14枚(微炒用粒),厕屋上雄鼠粪14枚(微炒用粒)。制法上药以水1硕,先煮槲皮取1斗,去滓,重煎如饧,入鼠粪及酒1升,搅匀。功能主治鼠瘘。用法用量每

  • 螺青散

    药方名称螺青散处方五倍子(去蛀末,拣净)不拘多少,螺儿青10分(五倍子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疮。用法用量白口疮,先以齑汁漱了,敷药;赤口疮,先以淡醋汤漱了,敷药。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 补肾汤

    《古今医鉴》卷十:补肾汤药方名称补肾汤处方破故纸(酒炒)小茴(盐、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芦,酒洗)当归杜仲(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功能主治主肾虚腰痛。用法用量上药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摘录《古

  • 金花五味子汤

    药方名称金花五味子汤处方桔梗1钱,贝母1钱,紫菀8分,当归8分,桑白皮6分,麦门冬6分,薄荷6分,五味子5分,山栀仁5分,连翘5分,生地黄7分,半夏4分,黄芩(中枯者)1钱,甘草(生)3分,乌梅半枚,

  • 苍术反魂香

    药方名称苍术反魂香别名苍降反魂香处方苍术、降真香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揉入艾叶内,绵纸卷筒。功能主治除秽,祛疫。主用法用量苍降反魂香(《泻疫新论》卷下)。摘录《说疫全书·疫痧二症合编》卷二

  • 祛痰定癫汤

    药方名称祛痰定癫汤别名定癫汤(《集成良方三百种》)。处方人参9克白术白芍各15克茯神9克甘草3克附子1片半夏9克陈皮3克 菖蒲3克功能主治治癫痫。气虚有痰,卒然昏倒,口吐白沫,作牛马等声。用法用量水煎

  • 橘贝半夏曲

    药方名称橘贝半夏曲处方化橘红川贝母半夏杏仁霜远志桔梗甘草天花粉木香肉桂枇把叶款冬花紫菀前胡黑苏子麻黄制法制成颗粒剂。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痰多,咯吐不爽,气急胸闷者。用法用量每服3克,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