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枸杞浸酒

枸杞浸酒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枸杞浸酒

药方名称枸杞浸酒

处方枸杞子(半升) 晚蚕沙(炒.半升) 恶实(炒.一升)苍耳(炒.一升)防风(去叉.二升) 火麻子(炒.二升)茄子根(二斤.洗净切细.蒸一伏时.须要九月九日采)牛膝(酒浸.炒.一斤) 恶实根(切炒.一斤)桔梗(炒.二两)羌活(去芦.二两)秦艽(去土.二两)石菖蒲(九节者.二两)

炮制上以夹绢袋盛,用好酒三斗浸,密封闭,勿令通气,七日方开,开时不得面对瓶口。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及妇人一切血风,上攻下注。若久服,悦泽颜色,滋润皮肤,退风益气强力。

用法用量每服一盏,温过空心食前临卧服。常令有酒容,久病风疾,不过一月瘥。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圣济总录》卷八:枸杞浸酒

药方名称枸杞浸酒

处方枸杞子蚕沙(炒)各100克 恶实(炒)苍耳子(炒)各200克防风(去叉)***子(炒)各400克茄子根1千克(洗令净,细切,蒸一复时,须是九月九日采)牛膝(酒浸,细切)恶实根(切,炒)各500克桔梗(锉,炒)羌活(去芦头,锉)秦艽(去苗、土,锉)石菖蒲(九节者,锉)各60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以夹绢袋盛,用好清酒6升浸,密封闭,勿令通气,七日方开,开时不得面对瓶口。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及妇人一切血风,上攻下注。

用法用量每服150毫升,温过,空腹时服。常令有酒容,久病风疾,不过一月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圣济总录》卷八:枸杞浸酒

药方名称枸杞浸酒

别名枸杞防风

处方枸杞子半升,晚蚕沙(炒)半升,恶实(炒)1升,苍耳子(炒)1升,防风(去叉)2升,***子(炒)2升,茄子根2斤(洗令净,细切,蒸1复时,须是9月9日采),牛膝(酒浸,细切)1斤,恶实根(切,炒)1斤,桔梗(锉,炒)2两,羌活(去芦头,锉)2两,秦艽(去苗土,焙)2两,石菖蒲(9节者,锉)2两。

制法上以夹绢袋盛,用好酒3斗浸,密封闭,勿令通气,7日方开,开时不得面对瓶口。

功能主治悦泽颜色,滋润皮肤,退风,益气强力。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及妇人一切血风,上攻下注。

用法用量每服1盏,空心、食前、临卧温服。常令有酒容。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猜你喜欢

  • 散瘀拈痛膏

    药方名称散瘀拈痛膏处方如意金黄散30克 樟冰9克(研匀)制法以白石灰1千克,用水400毫升和匀,候一时许,将灰上面清水倾入碗内,加麻油对分,以竹箸搅百转,自成稠膏,调前药稀稠得所,听用。功能主治活血散

  • 外敷生长散

    药方名称外敷生长散处方苏木川乌松节自然铜(醋淬七次)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降香3克血竭龙骨各1.5克 土狗3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接骨止痛。治骨折。用法用量醋调敷伤处。摘录《刘寿山正骨经验·附方》

  • 枸苓丸

    《银海精微》卷下:枸苓丸药方名称枸苓丸处方枸杞子120克 白茯苓240克当归60克 青盐30克(别研)菟丝子120克(浸,蒸)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脏虚耗,阴液不能上升,眼目

  • 宜男酒

    药方名称宜男酒处方全当归60克茯神60克枸杞子60克 川牛膝60克杜仲(醋炒断丝)60克 桂圆肉(去皮,核)60克 核桃肉(去皮)60克葡萄干(去皮、梗)60克功能主治养精壮神,调经种子。用法用量上药

  • 狼毒膏

    《外科正宗》卷四:狼毒膏药方名称狼毒膏处方狼毒槟榔硫黄五倍子川椒 枫子肉蛇床子各9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风湿侵袭肾囊,致成肾囊风,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则起疙瘩,顽麻瘙痒,破流脂水,皮热痛如火

  • 大紫豆汤

    药方名称大紫豆汤处方羌活1两,大豆1升,酒3升。功能主治去风散血。主热中风。中风头眩,恶风自汗,吐冷痰,及产后中风,痱痉背强,口噤直视,烦热;妊娠折伤,胎死腹中。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密封候冷”句下未言服

  • 丹参饮

    药方名称丹参饮处方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0克功能主治主心痛、胃脘诸痛。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服。摘录《时方歌括》卷下

  • 补损当归散

    药方名称补损当归散处方泽兰(制)、附子(炮.去皮.脐),各一分;当归(炒)、蜀椒(炒.出汗)、甘草(炙)、桂心,各三分;川芎(炒)六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疗坠马、落车、被打,伤腕折臂,呼叫不绝,服

  • 龙骨圆

    药方名称龙骨圆处方黄连(去须.微炒)、黄檗、白龙骨、诃黎勒皮(炮.去核)、木香,各一分;当归(微炒)、干姜(炮)、白矾(枯研),各半两;胡粉(微炒黄)三分。炮制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圆,如绿豆大。功能

  • 桂枝苁蓉汤

    药方名称桂枝苁蓉汤处方甘草1钱,桂枝3钱,芍药3钱,丹皮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橘皮3钱,肉苁蓉3钱。功能主治肝脾湿陷,脂血郁腐之痢疾。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