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淡竹茹汤

淡竹茹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9克麦门冬12克甘草3克小麦12克生姜9克大枣14个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竹茹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

若有人参,入3克,若无,纳茯苓4.5克;气逆者,加半夏6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千金》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1升,麦门冬5合,甘草1两,小麦5合,生姜3两,大枣14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竹茹小麦,取8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分2服,羸人分作3服。若有人参入1两,若无人参,纳茯苓1两半亦佳。

气逆者,加半夏2两。

摘录《千金》卷三

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麦门冬

处方竹茹8分,干葛8分,甘草6分,麦门冬3合,小麦2合,石膏12分。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气短欲死,心乱不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三因》卷九: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竹茹

处方麦门冬2两半(去心),小麦2两半,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次)2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妊妇心虚惊悸,脏躁,悲伤不止。

用法用量竹茹汤(《普济方》卷一一九)。

摘录《三因》卷九

猜你喜欢

  • 金粟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粟汤药方名称金粟汤处方陈皮(去白)一两一分,车前子(炒)四两,干姜(炮)二两,甘草(炒)、***(去瓤.蒂.蜜炒),各半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室女

  • 巩堤丸

    药方名称巩堤丸处方熟地60克菟丝子(酒煮)60克白术(炒)60克 北五味益智仁(酒炒)故纸(酒炒)附子(制)茯苓家韭子(炒)各30克制法上药研为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补固摄。治命门火衰,

  • 黄连败毒散

    《痘疹会通》卷四:黄连败毒散药方名称黄连败毒散处方栀子(炒)、连翘、当归、川芎、黄芩、生地、防风、荆芥、牛蒡子、北柴胡、甘草、赤芍。功能主治痘疹收靥发热痈毒。摘录《痘疹会通》卷四《异授眼科》:黄连败毒

  • 护胎白药子散

    药方名称护胎白药子散处方白药子不拘多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护胎。主妊娠伤寒。用法用量用鸡子清调摊于纸花上,可碗口大,贴在脐下胎存生处,干即以温水润之。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经验后方》,名见《普

  • 喉症汤药方

    药方名称喉症汤药方处方大生地5钱,黑玄参4钱,白芍药(炒)2钱,象贝母2钱,粉丹皮2钱,破麦冬3钱,薄荷(后下)1钱2分,生甘草1钱,射干1钱,板蓝根2钱,粉前胡1钱,桔梗1钱,蝉衣5分。功能主治喉症

  • 度世丹

    药方名称度世丹处方枸杞子、甘菊花(去萼用)、远志(用头,捶破,取去心)、车前子、生地黄(用干者,去芦)、巴戟、覆盆子、白术、肉苁蓉(择有肉者,酒浸7日)、石菖蒲(细小9节者)、续断、菟丝子(酒浸7昼夜

  • 柏竹沥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柏竹沥膏药方名称柏竹沥膏别名慈竹沥膏(《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处方慈竹1段(去两头节)黄柏(去粗皮,刮细者,满填竹内)制法用砖对立,置竹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

  • 荆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散药方名称荆芥散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

  • 化生丸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汤氏宝书》:化生丸药方名称化生丸处方木香1分(炒),槟榔半两(生),青皮(巴豆炒,并去巴豆)半两,陈皮(炮)半两,三棱半两,莪术(先用湿纸裹,取出,捶,切,炒)半两,川楝(去核)

  • 滋阴化痰汤

    药方名称滋阴化痰汤处方当归(酒炒)川芎白芍(好酒炒)熟地黄黄柏(酒炒)知母(酒炒)陈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阴虚痰火所致的尾骨痛。用法用量上锉为末,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