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卷中:苓甘五味姜辛汤

药方名称苓甘五味姜辛汤

处方茯苓12克甘草6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苓甘五味姜辛汤

药方名称苓甘五味姜辛汤

别名五味细辛汤、苓甘姜辛汤、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干姜3两,细辛3两,五味半升。

功能主治气逆上冲,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五味细辛汤(《鸡峰》卷十一)、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一四○)、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眼前汤己,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桂皮数

    药方名称桂皮数处方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槟榔(锉)1两半,牵牛子(半生半熟)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肺脏喘急,胸膈壅滞,大肠不利。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 痤愈汤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痤愈汤药方名称痤愈汤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功

  • 黄汗吴蓝汤

    药方名称黄汗吴蓝汤处方吴蓝6分,芍药6分,麦门冬6分(去心),桑白皮6分,汉防已6分,白鲜皮6分,山栀子6分。制法上各细切。功能主治黄疸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着衣皆黄。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

  • 参术内托散

    药方名称参术内托散处方人参、白术、粉草、***、贝母、黄连、防风、黄芩(酒炒)、羌活、桔梗、当归、生地、白芍、前胡、天花粉。功能主治面发毒。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服。外敷清凉拔毒散。因病之逆从,

  • 甲煎唇脂

    药方名称甲煎唇脂处方甘松香5两,艾纳香1两,苜蓿香1两,茅香1两,藿香3两,零陵香4两。制法先以酒1升,水5升,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切之;又以酒、水各1升浸1宿,明旦纳于1斗5升乌麻油中,微火煎之,三

  • 鹿茸汤

    《魏氏家藏方》卷四:鹿茸汤药方名称鹿茸汤处方鹿茸1两(爁去毛,炙),川芎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皮)半两,当归(去芦,浸)半两,生干地黄(洗)半两,白芍药半两,白术半两(炒),五味子3钱(去皮)。制法上

  • 二角消毒散

    药方名称二角消毒散处方雄羊角2斤,血余炭1斤,穿山甲半斤,角刺灰1斤。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鱼口便毒,杨梅结毒。用法用量上药俱用文武火煅存性。每服2钱或3钱,酒送下。摘录《种福堂方》卷三

  • 当归二香汤

    药方名称当归二香汤处方当归1两,沉香5钱,降香5钱。功能主治七窍流血,死在须臾。用法用量先将当归煎汤,后将2香磨入,童便和服。摘录《医抄类编》卷七

  • 伏虎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伏虎丹药方名称伏虎丹处方生干地黄、蔓荆子(去白)、白僵蚕(炒.去丝),各一分五。灵脂(去皮)半两,踯躅花(炒)、天南星、白胶香、草乌头(炮),各一两。来源张徽猷方。

  • 圣术丸

    药方名称圣术丸处方白术500克制法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中虚食减,牙长出口。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送下。摘录《医级》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