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散

荜澄茄散

《圣惠》卷七: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槟榔1两,木香1两,苦楝子1两,茴香子1两,干蝎半两(微炒),硇砂1两(细研入),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二十八: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京三棱半两(炮,锉),白茯苓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沉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劳。脏腑虚弱,心腹气胀,不能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注意苋菜、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四十三: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全不思食,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3分,白术1两,黄耆3分(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草豆蔻3分(去皮),桂心半两,蓬莪荗3分,当归3分,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柴胡1两(去苗),牛膝3分(去苗),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研碎),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劳。心腹冷痛,吃食减少,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扁鹊心书·神方。》: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5钱,高良姜1两5钱,肉桂1两5钱,丁香1两5钱,厚朴(姜汁炒)1两5钱,桔梗(去芦)1两5钱,陈皮1两5钱,三棱(泡,醋炒)1两5钱,甘草1两5钱,香附(制)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用水1盏,煎7分,和渣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茴香子(炒)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或盐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博济》卷二: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煮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炒),荆三棱3两(炮,趁热杵),陈皮2两(去白),香附子3两(炒),甘草2两(炮,)丁香2两,舶上茴香2两,厚朴1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蛮姜1两1分,官桂2两(去皮),桔梗1两,白盐12两(拣择净,炒,研细,后入),阿魏(皂子大1块,面裹煨,面黄为度,去面,另研细,旋入诸药)。

制法上同为末,细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脾元虚冷,气不和,心胸不快,肚腹膨胀,气刺气痛,不思饮食,酒色过度,面黄口淡。

用法用量荜澄茄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五十: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细辛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大腹皮3分(锉),京三棱半两(微煨,锉),五味子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脾胃虚弱,宿食不消,四肢虚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魏氏家藏方》卷二: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延胡索(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蓬莪术半两(炮),附子1只(7钱者,炮,去皮脐),木香1分(湿纸包,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痹五聚积气,上冲满闷,气噎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圣惠》卷五: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槟榔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桂心3分,丁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侵,去白瓤,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食即欲呕,心腹胀闷,水谷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3分,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3分,沉香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白术1两,人参2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七: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木香1两,人参1两(去芦头),肉桂1两(去皴皮),肉豆蔻1两(去壳),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3分,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缩砂3分(去皮),干姜3分(炮裂,锉),京三棱3分(微煨,锉),赤茯苓3分,白术3分,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或时吐逆,两胁虚胀,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猜你喜欢

  • 故扇散

    药方名称故扇散处方故扇(烧灰)1分,麻黄(取根节)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盗汗。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乳汁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 红薯粥

    药方名称红薯粥处方新鲜红薯半斤,粳米2-3两,白糖适量。功能主治健脾养胃,益气通乳。主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大便带血,便秘,湿热黄疸。用法用量将红薯(以红紫皮黄心者为最好)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加水与

  • 纯阴化阳汤

    药方名称纯阴化阳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3两,肉桂2分,车前子3钱。功能主治阴亏之至,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独口不渴,服甘淡渗泄之药皆无功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

  • 雌黄丹

    药方名称雌黄丹处方雌黄(细研)1两,雄黄(研细)1两,川大黄(慢火炮黑)1两,鬼臼(去毛)1两,桃仁30个(汤浸,去皮尖,研),白头翁半两(以上并为细末,次用),麝香1分(别研),巴豆10粒(去皮心膜

  • 大豆饮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大豆饮药方名称大豆饮处方大豆(炒)1升,小麦半升,蒲黄半两,吴茱萸(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止,身面虚肿。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

  • 健脾解毒汤

    《幼科直言》卷二:健脾解毒汤药方名称健脾解毒汤处方白术、苡仁、扁豆(炒)、银花、连翘、丹皮、当归、陈皮、川贝母、甘草。功能主治小儿痘症阴症,结痂收靥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二《痧疹辑要》

  • 彻清膏

    药方名称彻清膏处方川芎3钱,蔓荆子1钱,细辛1钱,生甘草半钱,炙甘草半钱,薄荷1钱,藁本1钱,当归半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摘录《徐氏胎产方》

  • 五膈宽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膈宽中散药方名称五膈宽中散处方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

  • 消乳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消乳汤药方名称消乳汤处方知母24克连翘12克金银花9克穿山甲(炒,捣)6克瓜蒌(切丝)15克丹参12克 生明乳香12克 生明没药12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疼。治结乳肿疼,或

  • 丁香芦荟丸

    药方名称丁香芦荟丸处方丁香1钱,藿香叶1钱,熊胆(研)1钱,铅白霜1钱,芦荟(研)1钱,丹砂(研)1钱,蟾酥1钱,使君子1钱,雄黄(研)1钱,麝香半钱,生龙脑半钱,腻粉半钱(研),青黛(研)1分。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