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元散

调元散

活幼心书》卷下: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山药(去黑皮)15克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白芍药 熟干地黄(酒洗)当归(酒洗)黄耆(蜜水涂炙)各7.5克川芎甘草(炙)各9克石菖蒲6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调补元气。主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伺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语迟、行迟、齿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如婴孩幼嫩,与乳母同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芍地黄当归川芎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小儿生下气血两虚,囟大,头缝不合如开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人参白术陈皮厚朴(制)香附各6克 炙甘草藿香各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3~6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揣摩有得集》: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潞参1钱,炒白术1钱,陈皮3分,蔻米(研)3分,藿香3分,炒扁豆1钱,法半夏5分,炙草4分,伏龙肝1钱。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脾虚不乳,吐乳多啼,欲发慢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冯氏锦囊·杂症》卷三:调元散

药方名称调元散

处方山药2钱,茯苓2钱,橘红2钱,人参2钱,白术(炒)2钱,当归(炒)2钱,甘草(炙)2钱,枸杞2钱,陈冬米3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怯。

用法用量每用圆眼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猜你喜欢

  • 闭毒散

    药方名称闭毒散处方川大黄半两,玄参半两,川芒消半两,白蔹半两,射干半两,木香半两,黄芩半两。制法上为细散,用鸡子白和如泥,作饼子。功能主治眼赤肿痛。用法用量搭在眼睑上,干即易之。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 香薷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药方名称香薷散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炮制右粗末。功能主治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

  • 木瓜牛膝丸

    药方名称木瓜牛膝丸处方木瓜大者3~4个(切开盖,去瓤,用糯米浆浸过,焙干,为末,却将盐末入瓜内令满,仍用盖针定,蒸三次,烂研作膏)川乌(大者,去皮、尖,用无灰酒适量浸,薄切,酒煮干,研为膏)90克牛膝

  • 调胃参耆汤

    药方名称调胃参耆汤处方人参3钱,生黄耆2钱,当归2钱,桂枝4分,防风3分,麻黄根(因麻黄发汗,根止汗,宜用根)5分。功能主治产后心慌无主,濈濈汗出,形色又脱,汗多亡阳者。用法用量上加黑枣1个,用水1盏

  • 桂香膏

    药方名称桂香膏处方桂(去粗皮)半两,牡蛎(烧)半两,蛇床子(炒)半两,细辛(去土)1钱半,零陵香1钱半,胡椒49粒,麝香(另研)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阳痿。用法用量临时每用1钱,津唾调涂上。摘录

  • 苍白甘草汤

    药方名称苍白甘草汤处方苍术5钱,白芍1两,甘草1钱。功能主治气痛,腹痛至急,两胁亦觉胀满,口苦作呕,吞酸泄泻,而又不可得。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愈。摘录《辨证录》卷二

  • 补胎饮

    药方名称补胎饮处方当归、川芎、黄连、白芍、熟地、人参、黄耆、白术、黄芩、香附、陈皮、甘草。功能主治子鸣。各家论述是方四物养血安胎,参、耆、术、草大补元气,佐附、陈行胸滞膈闷,少加芩、连以清上、中二焦虚

  • 珍奇散

    药方名称珍奇散处方珍珠炉甘石(煅)紫草茸各9克麝香枯矾各0.6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耳疮并耳内流脓。用法用量吹入耳内。摘录《丹台玉案》卷六

  • 补胆汤

    药方名称补胆汤处方黄芩、黄耆、天麻、玄参、地骨皮、泽泻、知母、薄荷、麦冬、充蔚子。功能主治瞳人干缺外障。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 白疕二号方

    药方名称白疕二号方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蓝根15g,威灵仙15g,山豆根9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牛皮癣早期。各家论述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