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返阴丹

返阴丹

《博济》卷一:返阴丹

药方名称返阴丹

处方太阴玄精石1两,硫黄1两,消石1两(各为末),腻粉半两。

制法上四味,依次第布在干熨斗内,用纸盖覆,慢火煨久,候药上有黄芽生起便止,倾乳钵内,闭气,细研500-700下,用蒸饼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厥逆。

用法用量若伤寒脉候微细,四肢冷逆者,及曾经转泻者,煎艾汤约1盏,先热吃艾汤一半,细嚼1丸,以汤下之。须臾汗出便愈,重者2丸必愈。

摘录《博济》卷一

《圣惠》卷十一:返阴丹

药方名称返阴丹

别名破阴丹

处方硫黄半两,太阴玄精石半两,消石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药取前三味同研,于瓷瓶内慢火熔成汁后放冷,重研令细;后三味捣罗为末,与前药同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头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胀,脉沉伏者;或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省人事,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

用法用量破阴丹(《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九)。《三因》本方用法:上用铁铫,先铺玄精,次下消末各一半,中间铺硫黄末,又将二石余末盖上,以小盏合着,熟炭火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急取瓦盆合着地上,四面灰盖,勿令烟出,候冷取出研细,入后药为末,同研匀,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煎艾汤送下,顿服,汗出为度。未退,乃大着艾炷,炙脐下丹田,气海;更不退,则以葱馅熨之。

摘录《圣惠》卷十一

猜你喜欢

  • 草节汤

    药方名称草节汤处方胡黄连半两,绵姜1两(炮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下泻。用法用量每服半钱,食前草节汤调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 川芎圆

    药方名称川芎圆处方川芎、龙脑、薄荷叶(焙干),各七十五。两细辛(洗)五两,防风(去苗)二十五两,桔梗一百两,甘草(炙)三十五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分作五十圆。功能主治消风壅,化痰涎,利

  • 桂桃汤

    药方名称桂桃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桃仁、生地、生姜、大枣。功能主治经行偶感风寒,身热腹痛,无拘急者。用法用量此方去生地为稳当,或加芎、苏更妙。摘录《医级》卷九

  • 撮风散

    《直指小儿方》卷一:撮风散药方名称撮风散处方赤脚螟蚣半条(炙)钓藤7.5克朱砂直僵蚕(焙)血蝎梢各3克麝香0.2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熄风,除痰,止痉。主初生儿心脾有热,兼痞风邪,致患撮口,症见口

  • 腹痛六合汤

    药方名称腹痛六合汤处方四物汤加莪术、肉桂。功能主治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摘录《元戎》

  • 固精种子丸

    药方名称固精种子丸处方紫河车1具,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巴戟3两,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药1两,山萸,麦门冬5两,补骨脂8两。制法

  • 拔毒饮

    药方名称拔毒饮处方天花粉(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净洗)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尾(酒洗)半两,桔梗(锉片,蜜水炒过)半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风热毒气上攻,头项浮肿作痛,发惊,及发斑。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独胜膏

    《仙拈集》卷三:独胜膏药方名称独胜膏处方萆麻仁14粒(去壳)。功能主治催生。主难产胎死,胞衣不下。用法用量捣如泥,涂两足心,立刻即下,急洗去;不去,子肠即出。如出,仍以此膏涂顶心,肠即缩回,急去之。摘

  • 马兜铃根汤

    《圣济总录》卷一四七:马兜铃根汤药方名称马兜铃根汤处方马兜铃根1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五种蛊毒。用法用量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顿服。当时吐出蛊,未吐再服,以快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 菊叶膏

    药方名称菊叶膏处方血余2两,木鳖2两,银花2两,红花5钱,生大黄3两,当归1两,羌活5钱,防风5钱,黄柏1两,黄芩1两,独活4两,甘草3两,赤芍2两,皂角针3两,鲜菊叶4两。制法用香油5斤,将药浸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