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体会(汇编3篇)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体会(通用3篇)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体会 篇1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陆续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被采访者大致有这些回答:“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招风惹事”“要孝顺”“做人诚实厚道”“讲诚信”“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话题不仅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热议。笔者认为,社会进步,思想意识、道德标准、文化认知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并没有根本变化,家风不仅调节家庭成员内部关系,规范家庭成员日常品行,也能影响民风社风,促进社会环境良性发展。中国逐渐进入小家庭时代的今天,重拾良好家风很有必要,正逢其时。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正家风。《大学》云:“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礼记》亦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上”说的都是领导干部,他们对社会影响很大。行政首长负责制必然导致“一把手”的“家风”会在身边造成巨大影响。春秋时,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席散后一起射箭娱乐。齐景公每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告诉臣子弦章。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不能全怪他们,古人有句话叫:“上行而后下效”。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您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王上奉承了”。还有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从中皆可见领导干部对周围人群的影响力。

领导干部正家风首先“修己身”。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做正确的事,以身作则,是营造好家风的前提。更何况“欲治国者,先正其家”。如果领导干部连自己和家庭都管不好,如何治理一个单位,服务一方百姓。前不久看到一则故事:有一户人家请了风水先生看风水。主人带着风水先生出村往南,主人突然停住脚步说:“先生,咱们先到村西地里看看”。先生问:“为什么?”主人说:“我家村南地里有几棵杏树,树上有一窝斑鸠,你看南边林上斑鸠乱飞,怕是有小孩在偷杏儿。小孩们见到我过去必受惊吓,掉下来摔坏了咋办?”风水先生顿时将罗盘收起,放入包里,向主人抱拳说道:“东家,不用看了,你家先人安葬到哪里,哪里就是风水宝地,家族必兴,子孙必贤。”故事涉及迷信,却是劝人为善,如果掌握话语权的一家之主或家庭主要成员人品好,那么家风就好,自然家族和睦,事业兴旺,子孙贤达,无论风水。

领导干部正家风其次“贤配偶”。《颜氏家训》中有两句话: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意思是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师友的训诫还不如阿姨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圣人的教导还不如妻子的劝解。俗语又云:妻贤夫祸少。可见妻子配偶对家庭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名伟大的女性,现实也经常如此。同样,许多贪官的身后,有着一位位家风不正的“贪内助”。她们对丈夫的腐败行为或视而不见,或同流合污。如,李嘉廷之妻王骁,李纪周之妻程辛联,王怀忠之妻韩桂荣,许运鸿之妻傅培培,肖作新之妻周继美等。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时刻注意纠正配偶之失,长期“枕边歪风”之下,胸中原有的正气也难存了,于是家风不正,直至身陷囹圄,祸及家人,悔之晚矣。

领导干部正家风更重“育子女”。好家风首先确定好家规。不可“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如果对子女任意放纵,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责骂时反而欢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好家风更要持之以恒。“父子之严,不可以狎”。如果心情好家风是和风细雨式的,心情不好家风是狂风暴雨式的,家风就一直东倒西歪,让人无所适从。好家风还要从小树立。“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制止,那鞭打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也只会徒增怨恨,最后成为品德败坏的人。那些“坑爹”的、喊“我爸是李刚的”大多因为如此啊。

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家风呢?1969年,董必武将自己的小儿子及儿媳送往河北省晋县农村,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做一个合格农民。后来,晋县县委提拔他儿子当干部,董必武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在今天看来,这种“家风”实在有些过了,子女事业的正常发展为什么要阻止呢。其实中心思想就两个字:避嫌。正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影响力总会或有或无的辐射。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这是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在齐家,在修身,更是在治国。

许多“老规矩”自然也必然的被历史淘汰了,但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如果把“家风”用传统“五常”简而言之,那就是对亲属朋友有宽厚兼爱之“仁”,对妻子同事存朋友往来之“义”,在家庭内部树规则约束之“礼”,行为处事有明晰是非之“智”,待人接物含轻利重诺之“信”。如此,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自然慢慢能营造出正面、积极、和谐的家风。

是让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现象来影响自己的家风,还是以自己的优良家风带动身边周围的风气?让自己严格律己的风格影响配偶子女,还是让配偶子女反过来影响自己?身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自然很容易选择了。常说“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其实所有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都来自于人民群众,出自于一个个家庭,如果大家家风正了,何愁党风、政风、民风不正?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体会 篇2

“小切口、大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背街小巷是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电影《小巷管家》选取街巷治理这一“小切口”,艺术化地展现了北京市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的“大主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认为,北京市委推出的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确保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实质上是推动基层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的一场系统性变革,是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推进所带来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之变,是在重构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全市建立起“小巷管家”队伍,招募2.3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上报群众身边难题,拓宽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涌现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石景山老街坊”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电影《小巷管家》的推出正逢其时,是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会主题的生动诠释,是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重要指示精神的艺术表达。

基层党员干部观看《小巷管家》心得感悟体会 篇3

“小制作、大效果”。电影《小巷管家》脱胎于党员电教片,既没有大场景,也没用各种特效特技,制作成本较低,但由于制作团队艺术水准较高、主要演员又多为老戏骨,我感觉全片叙事流畅、音乐和光影效果都很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既“养眼”更“养心”。现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样一部主题鲜明、紧跟时代、把镜头对准火热生活、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电影,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最好教材,是最实际最生动的主题教育。建议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让更多的干部群众走进影院,接受教育。其实,用电影进行党员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南岛风云》《今天我休息》等描写普通群众锻炼成长的电影曾激励不少干部群众在工作中对标对表,提高工作觉悟,具有很强的现实示范性。我相信,《小巷管家》不仅会在北京引起广泛共鸣,也完全可能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实现口碑和观影人次双丰收,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有机统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