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
昨天,把这十几天的调研手记整理了一下,形成了《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这个初稿,便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中共平湖市委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今年,我们针对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些好的做法作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并对如何发展平湖市的养老服务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提出建设性对策
一、发展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平湖市人口状况分析
据平湖市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 20xx年11月1日零时,平湖全市共有常住人口67.1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20.32万人,占全市总常住人口的30.25%,平湖户籍的常住人口为46.86万人,占全市总常住人口的69.75%。人口普查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6.70万人,比重为9.97%,与十年前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增加了1.76万人,增长35.63%,比重小幅上升了0.24个百分点;按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这一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发展。实际上,我市老龄化速度是被新居民的流入有所掩盖的。目前在我市流入人口中,15至59岁的人口达到了18.57万人,比重高达91.38%。这些青壮年人口的流入,在相对降低人口平均年龄的同时,还导致总人口这个分母变大,使我市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降低,如果按照平湖本地户籍人口计算,则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26%。这说明我市老龄化进程在加快。
据《平湖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预测,到20xx年,我市总人口将达到 万,老年人口将达到 万以上,约占人口总数的 %, 空巢老人数量将达到 万以上 ,20xx年以后人口高龄化将迅速增大,由于家庭小型化,我市的独生子女赡养老人问题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老年人生活状况分析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认为,人到老年,随着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高了。大部份老人表示,现在的大部份老年人由于在年轻时都经历过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和解放初期的艰苦生活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困难时期,所以有90%以上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相当满意,在城市少数觉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空巢独居老人。在农村少数觉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子女不大孝顺或子女外出照顾不上的老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病痛使平时的生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生活无人照料,日常生活出现困难。精神寂寞,渴望与人交流。疾病缠身,看病难。一部分老人由于患有各种老年慢性病,他们最担心的是看病就医。还有一部份老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渴望社会救助。
(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调查显示,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与无助相伴,但许多老人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拖累子女 工作、生活和事业,所以自己的困难又很少向子女倾诉,老人的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当调查时问到老年人是否希望提供养老服务时,大部份生活不便的老人都有急需养老服务的愿望,而空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尤为突出。调查同时发现,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不同,有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要一般性的家政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如孟秀新村一位姓钱的居民,今年76岁,老伴在五六年前过世,现在子女不在身边,属于空巢老人,也是当湖街道孟秀小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对象之一,前几年政府为他安装了一键通电话。老钱虽是76岁的老人,但身体还不错,而且因为年轻时当过兵,当过工人,也在农村工作过,所以前几年他洗衣做饭都能自理。可老钱说,今年开始感到有些累了,他盼望小区里有个食堂,能为空巢老人提供一顿中饭。前几天天气泠了,老钱把棉被拿出来,他本来想通过小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帮忙把被横头定一定,但后来想想别麻烦别人了,自已戴了副老花镜一针-针搞了好大功夫。老钱说,年纪大了,手脚慢了,眼晴花了,想做的事也力不从心了。谈到医疗卫生服务,老钱说,现在城里的医院无论人民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论服务态度,
还不如乡村医生。老钱原来在农村,他说农村里老人生了病走勿出去,乡村医生随叫随到,城里可不行,要末自已去医院排队看病,要末叫救护车送去急诊。老年人有时病并不重但出不了门,子女又不在身边,如果打个电话医生能上门看病就轻松多了,但现在在城市医院还办不到。象老钱这种需要居家养老,需要部份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还不少。而还有一部份老人则需要社区(或其它社会组织)提供文化体育等精神慰藉服务;还有一些年纪偏大,平时行动不便,又怕给子女添麻烦的老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他们需要养老机构提供住养服务。从调研情况看,在现在的形势下,构筑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护理需求的养老服务业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二、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其实,平湖市的养老服务业已有几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了,过去,各乡镇都办有敬老院,解决了五保老人的衣食住医的问题,20xx年,平湖市经过调查,当时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到87944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18%,人口老龄化比例位居嘉兴第二。为此,平湖市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扩建和改造了各镇(街道)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敬老院设施,并建造了老年公寓二期。全市公益性养老床位已增加至1000多张,社会养老条件得到有效提升,但与8万多老年人的总量相差还甚远,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仍有许多空巢老人宁愿过着无人照顾的独居生活,也不愿搬进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居住。针对这-情况,20xx年,平湖市就出台了《平湖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方案》,正式启动老年人居家养老试点情况调查汇报等前期各项工作。围绕立足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和融合社区已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96345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资源,积极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作用,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法,着手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当时主要为试点社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及精神慰藉服务等,并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另外,对持有低保证和特困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及有较少社会保障60周岁以上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等老年人群,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提供不同的无偿服务。对有社会保障的60周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实行有偿的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的市场化服务。如新仓镇的新仓社区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两类:60周岁以上低保的独居、纯老并且生活自理困难的特殊困难老人家庭为一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60周岁以上人均各类补助低于600元或80周岁以上的有较少社会保障的独居、纯老并且生活自理困难家庭和70周岁以上的嘉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及残疾军人等特殊贡献老人为二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15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农村社区:60周岁以上低保、低保边缘的特殊困难老人及特殊贡献老人中长期卧床不起的为一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24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其他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人及特殊贡献老年人为二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12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
这种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方法适合不愿离家养老的老人。另外,与敬老院养老方式相比,居家养老节省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较低,方式更灵活,并且也为40至50岁的下岗工人提供工作岗位,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但是,由于受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限,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覆盖面小,标准低,我市养老服务护理保障水平不高,养老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我市养老护理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平湖市养老护理服务业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敬老院养老护理服务。目前平湖市已建成敬老院9 所,约为1000多位"三无"、"五保"老人提供入住服务。保证了"三无"、"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从20xx年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把推进敬老院的转型升级列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了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在前三年市级财政已安排600万元敬老院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从20xx年起,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林埭镇敬老院在转型升级中于20xx年把养老服务中心扩建项目列入镇政府为民实事项目。总投资130万元,新建了一幢楼900平方的养老服务中心。现有80个床位,已居住"三无"、"五保"老人53人。
各乡镇敬老院在完成了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后,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
养的前提下,将服务对象开始向低保老人、高龄老人以及社会老人延伸。同时扩大服务范围。把向社会其它老人提供包括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以及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纳入敬老院服务领域。如林埭镇敬老院现有老人53人,其中3人是不符合政府养老条件,因为这三位老人子女在外,家庭经济还可以,所以他们每月出资550元给镇敬老院托管。今年林埭镇又拓展了老复退军人养老服务项目,对23名本辖区内70周岁以上在乡复退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三属”和市劳模的人员及时落实能吃苦、敬老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设有标准双人房90间,单人房14间,夫妻套房10间,特别护理室6间,共设床位248张。中心内房间配有空调36 台,数字电视36台,床头呼叫对讲系统238个,老年健身器材15套,另有健身室、棋的牌室、乒乓室各1间。为搞好 养老护理服务, 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 配备护理员9名,聘有2名卫校毕业生担负专职护理和监控工作,24小时值班。现在集中供养老人30人,社会寄养老人53 人,社会寄养收费每月400元(床位费300元/月,护理费100元/月)。
平湖市老年公寓现有床位310张,房内配有卫浴设施、呼叫对讲、电视、空调等设施,有专用食堂、洗衣房、开水房、浴室,寓内设有多功能厅、阅览室、电视室、健身房、谈心室、书画室、棋的牌室等活动场所,室外多处设有健身区,目前公寓入住老人183人。
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湖市老年公寓,林埭镇敬老院将服务对象向高龄老人以及社会老人延伸后,解决了市区不少年纪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出现的衣食住医等护理问题。从调研中了解到,高龄老人和社会老人进入敬老院养老护理后,生活有人照料,这些老人的子女比较放心。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xx年,平湖市以当湖街道朝阳路和百花新村二个社区为试点,开展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当湖街道作为平湖中心城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常住人口107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100多人,占总人口的19%。从20xx年开始,当湖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到现在, 当湖街道已建立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村、24个社区都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200人,其中一类对象58人,二类对象142人,安装“一键通”428户。农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18人。对于这些居家养老人员,社区的服务人员按照“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文体娱乐”的内容,主要开展居室保洁,入户洗衣,帮助购菜,病弱护理,缝纫修补,家电维修,情感沟通,代买快餐,代缴费用,陪同老人散步等家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从20xx年6月1日开始,朝阳路社区开始为一部分老年人提供盒饭,每份2.5元。这些盒饭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送。当时,社区内7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但没有一个申报购买盒饭。社区内要求提供盒饭的20多位老人,都不是居家养老人员。原因是,一类居家养老人员,认为每餐2.5元,价格高,而二类居家养老人员,认为伙食差。这样,社区只能向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伙食,每天二次,分中餐和晚餐,20多位老人都到服务站购买盒饭,然后拿到家里进餐。后来,一些老人因为口味问题,价格问题等等,陆续退出。到了20xx年12月,因为人数少,而停止了盒饭供应。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如果伙食好,价格低,老人还是有需求的。 百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是嘉兴市示范站。社区有老年人927人,占了社区总人口的23%,独居老人57人,开通“一键通”的户有42户,有12个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而参加服务的人员7位。百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还建立了文化娱乐队,心理慰藉服务队,康复护理服务队,生活照料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维修服务队,有75位志愿者参加,他们可随时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优质服务。20xx年6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盒饭时,百花社区只有一人报名,大都是怕饭菜凉,费用大。所以,百花社区没有实施这一服务。 新仓镇于20xx年7月正式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先后投入50多万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资金,先后建成新仓社区、红光、大利、双红、战斗、杨盛、新星、秦沙芦湾、友联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升级秦沙、杨盛两村为示范服务站。全镇共有政府购买服务对象61人,其中农村54人。社区一类人员3人 ,二类4人。安装一键通 72户 。20xx年又新增重点优抚对象25人为政府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自20xx年起,累计发放社区服务对象经费7.2万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费11.88万元。 勤安村在探索农村老龄工作新思路上做好“三个提早”。建立“两个机制”,注重“三个建立”。
“三个提早”,一是提早调查摸底。完善充分就业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了老年人分组数据表、家庭基本情况、住宅电话、掌握全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为老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数据。二是提早讨论落实。
村老年协会积极向村党总支反映基层呼声,经过村两委班子讨论,最终确定思想素质好、服务热情高、有爱心的老同志负责,并组织刚进村班子的年轻人采取上门服务等形式,为高龄、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提供配送等服务。 三是提早细化服务。在明确方式和程序后,我们坚持边服务、边逐步深入:在村居家养老站成立棋的牌中心,每天保证8小时开放,在开放期间注重老年人文化素质修养和提高,在棋的牌室放置报纸、报刊和老年大学专刊等杂志,并为老年朋友免费提供茶水服务,棋的牌室开放至今,参加村棋的牌室活动近8000人次。
建立“两个机制”,一是建立为老服务网络机制。由村党书记直接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名,由村老年协会起草出台《居家养老工作机制和工作人员制度》。二是健全为老服务工作机制。为确保养老工作的顺利开展,勤安村先后通过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活动室制度》、《居家养老护理人员职责》、《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保障工作开展老年人服务有所依据,实现老龄工作和居家养老长效运行管理。
注重“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完善日托室:免费提供茶水,播放音像视频、电视节目等。二是建立居家谈心室:组建一支有年轻党员、团员和村干部等人的谈心室,建立工作表,组织轮流值班,开展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加强生活沟通,化解日常家庭琐事和各类矛盾。三是建立老年棋的牌室:现共有6张棋的牌桌,每天保证8小时开放,并且免费提供茶水,休息躺椅10把。添置了健身器材,拥有可借阅图书3500册,乒乓球桌2张。
勤安村通过这些年的运行,使村老年人服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老年人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调查表明,在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上,各乡镇普遍采取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曹桥街道在规范社区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内容后,各村先后成立了3支服务队伍:一是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结对。专业服务人员通过参加市、街道两级组织的居家养老技能培训。二是志愿者服务队。各村成立了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志愿者每到节假日都到被服务的老人家里,为她(他)们进行生活料理、精神慰籍、法律咨询、康复理疗等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在生活、就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人员还与80岁以上上老年人结对。三是是建立医疗保健服务队,由街道医院和村(居)卫生室的医务工作者组成,并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目前曹桥街道共有4616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参加健康体检,占全街道老人总数的78%。
从调研了解到,现在,平湖市建有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6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42个,村(社区)建站率分别达到了67.4%和93.3%。
基本建成市、镇(街 道)、村(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
3.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面,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平湖城乡医疗保险已全覆盖; 农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按照国家和省医疗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平湖市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的步伐,大力发展社区特色医疗服务和村级医疗服务站; 使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能在家门口得到基本医疗服务。这几年,平湖市每年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 这一服务让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得到了服务。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开设了老年专科,有专家专科医生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进行诊疗,同时在重症监护室设有医、护为一体的护工。为那些失能老年人提供养、医、护服务。
4.精神慰藉服务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从调查了解到,针对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参与社会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匮乏等问题,全市涉老部门和老龄工作组织及各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当湖街道朝阳路社区,百花社区内都设有谈心聊天室,棋的牌室,老年电大,卫生室,图书阅览室等,这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让居家养老的人员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社区卫生服务室,也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平时为他们量血压等健康检查。曹桥街道还利用广播、网络、《曹桥报》等媒体,加大对《老年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经常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织各村(社区)开展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活动。20xx年5月份,曹桥街道老龄委又组织了一次老年桥牌邀请赛,8支代表队40多人参加了比赛。重阳节期间,街道老龄委组织了一次老年健身走活动。
勤安村还组织了首届村级老年运动会, 100多名老年人分别参加了立定投篮、飞镖等五个项目的比赛,村级老年运动会不仅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搭建平台,还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曹桥街道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援助为中心为主体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接待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虚保、不赡养老年人的案件。营造了敬老爱老良好氛围 。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社区养老的优势
(一)社会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资,一个社区只要有几间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快捷,费用低。
(二)大量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饮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会继续发挥作用。
(三)所需费用低,服务方式灵活。社区给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免费服务,每位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服务方式,条件好的可以选更多一些的有偿低偿服务。
(四)老人心情舒畅。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不离开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满亲情的养老护理服务,老人们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感,而且,当儿孙们有时间时,只要回到家就能很方便地看望、照顾老人,亲情融融。
(五)转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家庭养老有效地解决了“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实现了无儿也能防老,消除了独生子女和无子女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
(六)促进社区形成养老、敬老、护老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有利于邻里和睦,家庭幸福,从而实现社区大家庭的和谐。
(七)创造大量就业的机会。社区居家养老需要大量的养老护理人员,从而为大批的“4050”人员创造了再就业的机会。
二、纬十路社区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老年人概况
纬十路社区地处繁华的西市场商贸区,辖区北至经二路,南至经六路,东至纬九路,西至纬十二路,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户数1712户,共计4612人;暂住流动人口600余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社区的老年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加。根据入户调查研究的情况与资料进行详细统计,辖区有60岁以上老人712人,其中60-70的347(离退休人员340人,占97.98%);71-80的297人(离退休人员263人,占88.55%);81-100的83人(离退休人员57人,占68.67%)。社区老人多为离退休人员,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为这个群体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是社区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区老年人中共有空巢家庭有130户(其中有配偶的空巢家庭72户,独居的空巢家庭58户)。58户独居老人中,60-65岁的4人;66-70岁的17人;71-75岁的17人;76-80岁的10人;81-85岁的6人;85岁以上的4人。独居老人不仅子女离家,而且丧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更加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二)老年人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在笔者对社区老年人走访中发现,辖区的独居老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难。有的看似微不足道,却给老人带来不少的烦恼。有的老人电线坏了,竟然不关电闸就用手拿剪刀去剪开;有的老人电灯坏了,每天只能点蜡烛过夜;有的下水堵塞,也不知找什么部门修理;有的电视显像管坏了,不会修理,只好每天听听声音……
在走访调查所询问的20老人中,有19位认为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只有1位因为子女繁忙居住较远愿意在退休人员公寓或其他养老机构养老。
走访的20位老人中均没有雇用保姆或养老护理员,问及为何未雇用保姆或养老护理员时,有14人认为自己目前可以照料自己,有4的人认为子女居住比较近,不用请人照顾,有2位老人需要雇用保姆,但费用较高,负担不起。
三、纬十路社区居家养老思路方法
为了适应纬十路社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满足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20xx年西市场街道纬十路社区进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试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调查摸底建立独居老人档案
首先,由居委会分管老年的人员对现居住地的老人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空巢老人饮食起居、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子女情况,以及存在困难、需求。会员们根据空巢老人的情况,建立档案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了了解老人的需求,我们首先对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摸底,对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进行登记。(见附表一:《纬十路社区独居老人档案》)
(二)通过西市场社区重阳理事会,发挥辖区单位助老作用
西市场重阳理事会成立于20xx年底,重阳理事会联系了辖区大部分单位,统筹服务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如法律政策咨询、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健康保健讲座、义务查体、文艺演出、座谈会等。(见附表二:《西市场社区重阳理事会名单》)
去年以来,纬十路社区以西市场重阳理事会为依托,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线,整合社区资源,多方发挥社区单位力量,为居民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与槐荫医院联办的社区医疗健康行免费为老年人查体;纬十路小学的学生们,主动给爷爷奶奶送报纸、打扫卫生;国美电器为老年人免费修理小家电;“心连心”家政服务社为有需要的老年朋友提供家政信息;星火艺术团给老党员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并多次到康乐老年中心进行表演,为公寓的老年朋友送去欢乐……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利用“夕阳携手”活动,发展邻里养老互助
助老结对的初衷: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能得到家人的尊重,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够得到左邻右舍在日常生活中的帮忙,邻里和睦。中国很多老人的传统观念难以接受公寓养老,因而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邻里互助的方式,有其渊源,也方便可行。我们初步的想法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出去,宣扬广大,形成规模化。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每个居民都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自己照顾别家的老人;另一方面自己的老人住在别的社区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互助的行为。今天,是养老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明天,是新的志愿者为老年之后的志愿者服务,形成一个服务储蓄的模式,从这方面看,又是一种自助行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
助老结对的做法:
街道和社区责成人员负责为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建立档案。为给独居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社区开展了“夕阳携手”助老活动,至今已有20对独居老人和志愿者互赠了联系卡。助老志愿者将按照“4+X”服务模式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4”就是携手人为老人提供四项固定、普遍的帮助:“每天登门问候一次;每天帮老人倒垃圾;每天陪老人聊天;每天给老人买菜。”“x”是携手人根据每个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规范了每位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并且突出了个性化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好评。
(四)利用特长服务队,给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免费服务。
比如家电、管道维修队,理发队,文艺宣传队,法律咨询队,医疗保健队等等。近日,我们给辖区独居老人进行免费查体,并且检查了家中的线路安全情况。以后,老人有什么问题和需求,一个电话打到社区,马上能够得到解决,方便快捷。
(四)建立载体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随着老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不断迫切。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独居的老年人生活孤单,特别需要精神慰籍。近1/5的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处于孤独、烦闷、喜怒无常的精神状态,这类老人格外需要情感的慰藉。家庭是实现老人精神慰藉需求的主要场所,它对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群体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除经常抽空陪老人聊天、解闷外,社区还根据老人的需求建立了一个个活动载体,让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1、纬十路社区于20xx年成立星火艺术团,其建立目的是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推进社区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星火艺术团由社区内离退休党员和爱好文艺的居民积极分子组成,目前建有合唱队、舞蹈队、腰鼓队、秧歌队四支队伍,有团员近40人,它为社区内离退休人员以及广大居民带来欢歌笑语,为离退休党员和爱好文艺的居民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
2、20xx年初成立“夕阳红俱乐部”。夕阳红俱乐部是以重阳理事会为依托,加强老年人间的联谊,不断满足纬十路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自我服务组织。其宗旨是:利用社区资源,本着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健康身心的目的,为老年人提供书法交流、棋艺比赛、歌舞学习等精神娱乐项目及老年鹊桥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建设和谐社区。夕阳红俱乐部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单位举办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活动,增加独居的老人与外界拉触、交往的机会,设立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和老年人聊天站,为老年人联姻牵线搭桥,使独居的老年人能得到来自配偶的照料和陪伴。
四、关于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推行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发展完善、有效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必须以构建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即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设立老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服务项目。
(一)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养老服务站要将培训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作为重要的基础来抓。可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培训。养护员的培训应逐步具有职业特征,不仅要掌握餐饮、清扫等家务技能,而且要掌握老年心理学和按摩理疗的基础知识,学会从心理上为老人排解忧烦,从肢体上为老人解除疼痛,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在确保独居的老人养老需求的同时,为社会广大老人提供有偿低偿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成立一个社区服务站,负责收集社区老年人的信息制定针对每个社区的特色制定专门的服务计划,同时可以关心到每一个社区的老人。
(三)构建服务网络“人性化”。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起一个老年人的信息交流系统兼求救系统。为了扩大服务网络,社区助老服务队全部加入济南市“泉映晚霞”志愿者队伍,并为20对结对助老家庭申请“爱心门铃”安装。
(四)养老服务制度化。探索如何建立评议小组对养老服务进行监督评议。在社区老年重阳理事会和养老服务站的统一管理下,逐步建立志愿者结对制度,签订结对承诺,并且进行评议小组,对结对助老的效果进行信息反馈。在社区服务的大框架下,使社区的养老服务走向正规化。(见附表三:《“夕阳携手”养老结对信息反馈表》)
(五)星级制激励措施
纬十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在每年12月份集中表彰星级志愿者。注册志愿者的晋升将采取星级制。累计服务时间50小时为基数,以每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为一级晋升单位。
服务时间满150个小时,便能获得一张荣誉卡,集满两张荣誉卡便能优先享受纬十路社区的推荐等活动。一年没有做满30个小时,下一年将不会颁发《社区注册志愿者服务证》。年服务小时数不满10小时或有其他不适现象时,将取消志愿者资格。
据数字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国自1999年迈入人口老龄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专家预计,到20xx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到20xx年前后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占届时世界老年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生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也给老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转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失独老人。他们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失能无靠等问题。能否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人所依,不仅关系到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思考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期,笔者通过到我市部分乡镇、农村、市老龄工作部门和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以及在农村工作的经历,对我市农村养老状况及养老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老年人口状况和养老方式
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人共有118.25万,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约有70多万,很大一部分乡镇老年人口结构比重已达到18—25%左右。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约有6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农村人口老龄化步伐正在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市农村老人主要有家庭养老、自我养老、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四种供养方式。
(一)家庭养老。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来说,主要依托居家养老,与子女一起居住,由子女照顾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一些老人虽然与子女分家另住,但是与子女还住在一个村庄,父母遇到急事、难事时可及时照应。不过,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了一定冲击。除少部分老人随子女进城外,多数老人还是选择了留守农村。同时,由于计划生育实施后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和人口结构变化,给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二)自我养老。在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中,他们在子女提供一部分资金养老外,大部分生活开支还是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以及省吃俭用的积蓄养老。这些老人不仅在饮食起居、生灾害病时得不到子女的很好照顾,有的还要照顾外出子女留下的孩子。
(三)集体养老。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农村“三无”老人,主要由各乡镇政府敬老院负责供养。乡镇敬老院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运营,五保老人不用交纳任何费用。但也近40%的符合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每月正常领取供养经费,因为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更习惯于分散在家养老。
(四)社会养老。对于有子女但是得不到子女照顾的农村老人,又不符合入住乡镇敬老院条件的,少数农村老人选择了到民营的养老院、老年公寓以及老年社会福利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费用由老人或老人子女承担。据调查,我市目前有39家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约有6200余人,但是农村老人比例仅占4%左右。
二、我市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我市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和保障机制,造成了我市在农村养老事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养老体系和保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对老龄工作都做出了规划、出台了政策,但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发展合力不足,农村老人的经济供养体系及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除五保老人供养制度成熟些外,其他诸如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养老储蓄、商业保险等供养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合力,没有建立适合农村不同地区、不同养老需求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和保障机制。
二是养老机构规模和功能不能满足需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广大农村老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现有养老机构规模和功能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目前,我市共有乡镇敬老院152家,平均每个乡镇超过一所,但多数乡镇敬老院规模偏小、功能不全,收养能力较弱。如果全市五保老人都集中供养的话,床位和服务人员缺口都很巨大。另外,就各乡镇敬老院目前的功能来说,只是保障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由于缺少文体娱乐设施和器材,五保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难以丰富。
三是养老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目前,在我市乡镇敬老院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年由财政转移支付2200—4560元不等,平均每天6至12元钱的供养资金,仅能维护低水准生活。而服务人员工资都是由乡镇本级财政支付,按照每10名老人配一个服务人员的话,一个敬老院每年支付的管理和服务费用就需10至20万元,另外还有水电、房屋设施维护等费用支出,对于部分经济落后的乡镇来说,支付压力更大。由于收养的老人越多,需要服务人员、支付服务人员的工资越多,因此多数乡镇敬老院的收养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四是社会化养老机构困难多且活力不够。目前,我市有少数几个乡镇引进了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从运营的情况看,基本能维持运营,但还面临着政策、资金等许多困难,主要是目前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由于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周期长,使得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中困难重重,若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发展壮大。
五是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与当前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老龄服务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未构建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养老机构医疗、护理和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服务质量跟不上。通过对我市部分乡镇敬老院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缺乏、专业化程度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三、对推动我市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是我国几千年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切实解决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如何实现我市广大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得到慰藉,笔者有如下七点建议。
第一,建立适合农村的养老体系和保障机制。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重视,特别是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有了初步设计和规划。当前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而言,应仍然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坚持走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基础,以乡镇养老院为依托,以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生活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市情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第二,加大对农村养老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调查过程中,不少乡镇反映,乡镇敬老院是社会公益非盈利机构,应该按“七站八所”对待,纳入市、县财政统管范围,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力度,适度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以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市、县两级财政要合理安排老龄工作经费,保证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老龄事业发展基金,逐步缓解敬老院运行资金缺口。据调查,乡镇敬老院要维持正常运转,至少每年需要支付所雇用服务人员10—20万元的工资,这部分支出应纳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中。
第三,拓展养老机构和社会设施的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敬老院的设施建设,可采取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等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每个乡镇要建成一处集院舍住养和学习、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使之成为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活动中心。此外,要依托乡镇及村级活动场所等设施,利用已撤并的乡镇中学、村小学等闲置设施,改造成农村老人文体活动场所。各乡镇中小学活动场地可在节假日、早晨、傍晚等时机向老人开放,为附近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提供场所。
第四,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和引进社会化服务。目前,各级政府受于财力的限制,各乡镇敬老院的建设规模和供养能力有限,五保老人入住尚难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社会老人更没有入住机会。对此,可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引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发展家庭服务业,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使农村养老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对现有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调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据统计,目前我市各乡镇敬老院共有服务人员约2200人。按照每10个或15个老人配备1名服务人员计算,目前尚有5500余人的缺口。针对当前我市农村乡镇敬老院服务人员不足且服务水平偏低、专业性不强等实际,利用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下转12页)(上接12页)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的职业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逐步提高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强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六、成立村级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协调解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服务管理有关事宜,定期对老人的居住地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老人家庭的居住安全。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可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和文体活动等服务项目。此外,村党建活动室、农家书屋、学校等要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组织老人开展相关文体活动。
第七、鼓励农村老人多种途径实现自我保障。过去,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当前,要鼓励农村劳动者和老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以及个人储蓄,为将来养老做好资金上的准备,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只有多种途径结合起来,才能为我市农村老人建立一道安全可靠的养老屏障。
现阶段养老体系建设分为政策兜底供养、健康为主旅游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保健养生养老、社会化服务养老等养老模式。据统计20__年我县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0%,我县人口结构已经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市场需求呈现与日俱增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养生,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养老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一、我县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发展与运营现状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构建养老机构政策养老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建设民营养老院为辅,主要模式为政策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方式,构成了我县现有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全县农村敬老院原状和发展沿革 20__年前我县五保供养主要是分散供养,20__年后经县政府研究通过国有资产整合,开始改建农村敬老院,现有农村敬老院3个,分别为新添乡敬老院、安靖乡安靖敬老院、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5.12”地震是申请与社会福利中心打捆建设严道镇严道敬老院。新添乡敬老院在20__年由原**乡政府办公楼改造而建,改造建成的敬老院床位数50张,20__年经县政府同意争取上级敬老院改造资金又改建了原**小学教师宿舍楼,改建后新增48张床位。安靖乡安靖敬老院20__年(我县第一个农村敬老院),由原顺江小学顺江分校村小改造而成,床位数24张。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20__年由泗坪中学教师宿舍楼改造而成,床位数60张。同时20__年“5.12”地震后新建社会福利中心与严道敬老院打捆修建,占地23亩,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建有老年公寓楼2栋,床位数100张,办公楼一栋、食堂一栋。以上养老床位数284张,由于起点低、实施设备与老年公寓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养老发展需求。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营运 芦山“4.20”地震后我县3个农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扩建全部纳入灾后重建总规项目。其中:敬老院在原**小学内新修三层老年公寓2栋餐厅等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由达州市慈善会捐建,新增床位100张。花滩敬老院由安靖敬老院,异地在石桥原中心小学校重建,总投资750万元,新建三层公寓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新增100张床位。泗坪敬老院在原址重建,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援建资金700万元,新建四层带电梯公寓楼一栋,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新增100张床位。社会福利中心在小坪山新修两层公寓楼(新命名为“银瑞楼”)一栋及70米连廊等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新增100张床位,总援建资金780万元(四川银监局380万元,省慈善总会400万元),项目全部依据四川省三星级农村敬老院标准建设,全县公办养老床位达600张,依据《四川省20__-20__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的目标我县基本达标。根据全国老龄化递增速度预测和我县政策性共养老人递增速度,基本可以满足由政府供养的五保老人和部份社化供养老人。
——农村敬老院管理与供养现状 目前我县有农村五保老人302人,城市三无人员21人,集中供养97人,分散供养226人。全县敬老院分布已形成片区服务和相互?充格局,四个片区都建有敬老院,在县城有福利中心。供养标准集中供养400元/人·月(与省上标准一致),分散280元/人·月(高于省上3000元/年·人的标准)。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农村三星级敬老院管理为目标,行政上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突出做好敬老院院所工作人员培训,实现持证上岗。细化服务科目,个体化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全部购买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实行互助互帮服务,合理达配老年人住宿,弥补服务人员不足。安全上以人为本,突出老年人特点,改造相关辅助设施,今年所有敬老院将安装监控设备,确保老年人安全。
——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起步 将民建民营养老院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内容,引导民间资间投资新建民营养老院,20__年依托原龙苍沟镇万年村祝家庄建成的陶家坝养老院、**乡渡假村的**县康复院改造建成了2家民建民营养老院,建成后新增养老床位100张,县政府按养老床位1.1万元/张标准,补助到位资金110万元。20__年2个民营养老院的扩建纳入了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新扩建养老床位100张,目前陶家坝养老院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康复院已完成了项目的设计。
——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的散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项目正常推进 20__年、20__年建立城市和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为所在村(居)独居留守老人提供助餐、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等服务。结合“4.20”灾后重建,20__年、20__年依托农村老年活动中心投资36万元,利用老年协会活动室和村委会闲置资产改造,添置老年活动用品,建成15个农村幸福院。覆盖农村老年人口2337人,覆盖独居、留守老人数909人。
——居家养老为主的“9073”工程养老服务模式正在形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为90%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7%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老人提供集中养老服务。20__年、20__年对3390名60周岁以上困难和失能、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年服务费300元,共计支付服务费用101.7万元,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20__年,对凡持有**县常住户口县年满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的老年人,均可申请享受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90至99周岁(含9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80至89周岁(含8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20__年全年共发放高龄津贴40685人次222.85万元。
(二)医养结合与健康旅游商贸休闲养老产业现状
——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 主要是为老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健康食品和保健品、项目建设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医疗养老服务开展我县主要是由卫计部门组织各医疗单位开展的康复、保健、理疗等内容,如县医院中医科开设了康复理疗项目,为老年病康复提供了一定服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大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已经转移到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这类食品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近年来,我县健康食品和保健品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市场需求还很大。全县生态观光茶园、生态蔬菜生产基地等。针对老年群体的营养保健品商店也逐步增多。
——促进发展旅游商贸休闲养老服务 旅游健康养老和老年商贸休闲养老,旅游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为养老服务提供了生态自然健康服务,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我县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将康养产业作为了十三五发展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县新添康养中心项目》、《**县医养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县车家坪老年公寓整体开发项目》、《**县高端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县高端旅游度假养老产业项目》和《**县旅游度假养生产业项目》等6个养老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个亿,主要是依托建设鸽子花都生态,在打造龙苍沟旅游景区和牛背山风景区等重点发展项目的同时,带动了我县生态养生旅游。每年夏季有许多老年人到龙苍沟及周边进行候鸟式养老,促进三次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业发展 20__年,我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造兴办了陶家坝养老院和康复院,围绕群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广泛开发季节养老、健康养护、qi牌娱乐等各种消费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县城和集镇针对老年人保健养护,新办了许多针灸、药膳养生、足浴、按摩、美容养颜等养生康复产业,迎合老年人消费市场需求。大众健身项目,如广场舞等也成为中老年人健身休闲的热点。
二、我县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养康养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社会工程,涵盖了政府与民间、医疗与卫生、食品与生态、旅游与休闲、服务与管理,发展与提升、经济与社会等领域。
——养老项目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养老体系
我县康养产业项目模式单一,多年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发展养老产业,形成了以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养老产业,养老服务的范围尽限于政府供养部份人员。最近三年我县探索开展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体现在初级阶段,主要服务还是以政府供养为主,政府直接参与提供养老服务,民间资金投入没有积极性,民营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实质上的康养体系还没有形成。
——养老资源利用率低,没有整合现有养老资源
全县公建养老院床位达600张,现实际入住使用床位100张,使用率只有17%,公建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不高,空余床位达83%,由于入住率低,导致养老运行成本增加。加之,现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护理人员缺失,养老服务水平留停在吃饱、穿暖、有医的状态,入住老人文化生活单一,一般就是看看电视、晒晒聊聊天。民办养老机构刚起步,如何适应市场,发挥其辅助功能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在居家养老方面,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面临生活和精神无人照顾境遇,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缺乏专业的社会组织和家政、养老服务公司(企业)承办,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由于灾后重建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村级老年协会面临自然消亡,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娱乐的功能减弱和消失。
——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体系缺失,没有形成医养结合
目前我县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没有形成,医养为主要手段的康养项目还只在县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内部份科室开展,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年病医院,整对涉老医疗技术手段和水平不高,专业护理不到位。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享受医疗服务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不高,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还不到位,有的甚至被“江湖郎中”占领阵地,成为康养产业的一个瓶颈。本县生态健康食品与传统有效保健食药兼并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受各方面制约本地健康食品没有有效进入市场。
——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滞后,没有体现旅游健康养老
由于我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健康旅游的相关配套实施较少,宣传推介方式落后,需经10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发展旅游业,但是并没形成具有特色的健康旅游商贸休闲产业链,健康旅游产业优势还没有挖掘出来,为老年服务的旅游设施设备不完善,特别是老年旅游交通服务制约老年人健康旅游。老年商贸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城镇发展区内基础好,发展也较好,偏远山区农村较差,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较少,主要停留在住宿餐饮、qi牌娱乐。大众健身活动开展不规范,广场舞、健身舞(操)缺乏专业指导。老年康养周边土特产品、康养知识普及缺乏,导致老年人对康养产品选择使用上存在较大误区。
——康养管理与康养需求有差距,没有康养管理标准
提供科学的康养管理是康养市场健康发展需求,当前康养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我县康养管理手段还只是停留在行业管理基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养老管理模式没有形成有效标准管理体系,以医院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标准只是用医疗方面标准进行管理,没有针对性把医疗与养老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医养结合,以养老为主的管理标准。在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上,重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和建设,轻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和建设。由于没有一个康养产业发展纲要、目标和标准,康养产业发展处在自生自我发展状态,康养管理无法满足与日具增的康养产业发展需求。
三、康养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出台《**县康养发展与康养管理服务发展纲要》,构建康养产业的发展体系。突出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生态特点,制定我县康养产业建设与发展、管理与服务、运行与补贴、管理与监督的标准。对生态康养进行分功能合理布局,在开发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在挖掘中建设我县康养产业,保护好利用好我县生态优势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作用。同时,随着我县城镇化和农村聚居点社区化步伐加快,必须把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生态健康宜居县城结合起来,在规划和建设的同时配套相应的生态健康宜居配套设施,增强城市的生态健康功能,突出生态养老康养建设目标。
(二)改进现有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服务产业水平。试行“公建民营、民营公补”模式养老服务体制,即在满足政策供养需求前提下,将部分公办敬老院民用化,带动公、民敬老院齐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养老院,落实民营养老院建设?助资金(省上提出每建一个床位?助1.1万元,省财政补助60%,县财政配套40%),力争20__-20__年民办养老机构每年完成100张床位,三年完成300张,满足日益增长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完善敬老院养老行政管理、护理人才培训近、中、远期培训计划,先期以公办人员培训为主导,去年我们根据省民政厅安排,安排敬老院管理人员参加了由省上组织天津市民政局援助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同时也动员了社会热心养老服务人员参加,这方面效果不是很好,还需在今后工作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提升全社会关心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中期组织动员民办养老院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目前我县已有一家提出意向性地要办民办养老院,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做好申报审批筹建等服务指导工作,动员参加各级组织养老服务培训,实现敬(养)老院所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持证率100%,远期目标实现敬老院实现管理专业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化。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化,原则上5—8个老人需配备1名护理(管理)人员,建议县上逐年增加招入养老管理人员,将护理内专业招入标准降低,建议护理方面招用具有中专学业护理专业并取得了护理资格人员,充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将临时性管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聘用35岁以上45岁以下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补充敬老院管理人员不足。整合资金、政策、资产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产业,认真落实《四川省20__年-20__年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第三方提供服务,稳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一方面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去年20__人民生工程任务,标准300元/人·年,省财政?助35%,105元/人·年,剩下由本级财政承担,去年探索性地完成了任务,20__、20__、20__每年完成3390人,合计完成10170人)。我县20__年建成城市社区日照料项目2个,20__年2个,20__年建成农村日间照料建设项目1个,20__年建成农村日间照料建设项目1个(去年已在严道镇依托城西社区试点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补助标准30万元,省财政补助35%自筹65%,20__年省财政补助到位资金10.5万元,在**乡依托试点建成农村日间照料项目1个,在依托敬老院试点“敬老院+村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1个,?助标准25万元,省财政补助35%,自筹65%,20__年省财政已补助到位建设资金8.75万元)。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相互?充养老服务体系。
(三)建立具有特色养老模式,激活现有康养资源。探索建立“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制定和出台鼓励医疗机构加入医养结合的指导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养老院空余床位和设施,挖掘医院潜在医疗技术和床位资源走出一条“医养结合”的新路子,如养老院与医院合作,实行医养一体化,由医院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由养老机构负责生活、扶理等服务。盘活公建养老机构资产,开展公建民营、公建公营、民建民营、建养补助康养发展模式,改造提升一批旅游服务设施,使其发挥在健康养老应有的作用,适时推出公建民营养老设施,前三年实行“零租金”运作,后续采取政府补贴,营运方缴纳成本拆旧金。加快康养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和实施,在主要旅游区建设适合老年人旅游的项目,增添必要老年设施设备,形成“健康旅游+食药产品”的旅游老年商贸休闲和健康食品、保健品、康养产品的产业链。
(四)加快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康养管理与专业服务队伍。制定康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根据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通过长中短期培训、在岗培训、进修培训、讲座培训、交流互动等方式,实现养老产业人员持证上岗100%,管理人员培训100%,专业服务人员培训100%,提升康养产业管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采取人才引进优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人才考聘方案,采用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健康养老专业技术人才,设置康养产业公益性岗位,补充增强康养人才队伍。实行优劣淘汰管理,在发展康养产业中注重量的发展,也注重质的发展,实行管理考核、评定等级、星级发展管理监督模式,形成良性优胜劣汰竞争格局。
(五)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康养产业影响面。宣传的重点是找准康养定位点,体现“养老、养生、养心、养身”四个方面,突出“生态、水质、气候、食药品兼用”康养产业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挖掘县域内风景旅游、人文地理、交通生态文化中的传统养生元素,并将我县养生文化进行打造、包装推出。大力发展我县健康生态农产品、生态野生产品、食药兼并传统立品,建立起采摘、体验、食用、医疗、关光为一体生态康养产品。
退休干部是人民的功臣,历史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奋发有为。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一、xx县农机局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县农机局党组现有正式党员35名,离退休干部17名,其中离退休党员干部8名,占党员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如何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使他们充分享受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颐养天年,非常重要。为此,xx县农机局党组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高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针对老同志的思想特点和反映出的问题,从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强离退休党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当前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亟待转变。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干部人员的增加、人员结构以及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前,老干部工作如何创新,如何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我们亟待转变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亟待解决。
当前离退休干部的整体状况是,离休干部的人员比重越来越小,退休干部的人员比重越来越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政策落实上要求向离休干部倾斜,实际工作量上以服务退休干部为主,这是现实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管理型服务还是做劳务型服务,关系到今后的工作导向,这同样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3、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上不到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突破多年来形成的老套路,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性,对上级精神吃不透,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效不大。单位没有管理老干部的职能部门,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员一直以来身兼数职,无法将精力完全放在老干部工作上,对老干部的跟踪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老干部服务工作
一些老干部虽然退下来了,但获知本单位工作信息很迫切,有时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思想上不重视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情感上自感失落。
5、老干部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老干部工作对外要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财政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必须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有的同志不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不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的缺乏调查研究能力,不善于观察分析,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影响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三、强化老干部工作的几点对策
1、从事关农机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认识老干部工作。
我们应切实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全局来考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开展,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一是通过健全老干部组织建设,使每名老党员都能过上组织生活,感受到党的关怀。二是从人财物等方面倾斜,照顾好老同志的衣食住行,使老干部深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经常性地组织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从单位领导到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老干部满意不满意来衡量工作的好坏,时刻关心老干部的疾苦,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增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为老干部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扎扎实实为老干部办好事、办实事。
2、从政治上关心入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要按照“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强化对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在学习内容上,要做到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中心工作相结合、与老干部思想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在学习方式上,要针对部分老同志高龄、多病、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组织好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各种重大活动,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给他们。要从从长期教育入手,组织老干部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用新的思想理论来充实自己,使老干部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更加充实,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理想不懈追求的信念。同时,广泛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学习、辅导报告、座谈讨论以及参观考察等传统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创新工作载体。
3、从强化服务观念入手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
一是要树立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就是服务的观念。虽然老同志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依然关心农机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上至领导、下到每位老干部工作者,都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坚持及时沟通、定期沟通和随机沟通,对重大工作、重大项目及时向老干部传达通报情况,并现场听取老干部的意见或建议。同时,要把沟通的时机制度化、规范化,主要领导要与老干部建立联系制度,不论工作多忙,时间多紧,都要坚持定期走访、定期联系和定期看望,当面倾听老干部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老干部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通报国际国内形势,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告诉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做到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始终保持领导与老干部沟通渠道的畅通。通过沟通,多一份情感,增一份理解,也带来一份稳定。二是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老有所学”创造条件。积极建立老干部学习活动室,充实学习资料,确保他们有书看、有资料阅读;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参观考察重点税源企业、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让他们亲自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气象,加深他们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单位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树立确保树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服务理念。离退休是老干部人生和事业的转折,也带来心理和需求的变化。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来满足他们转折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创造条件。
4、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质。
一是强化对老干部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要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加强使他们胸怀大局、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忠于事业、无怨无悔的使命感、责任感。使他们热爱老干部,热爱老干部事业,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活,让老干部舒心,让领导放心。二是强化对老干部工作者的文化培养,老干部工作者除了对老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他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艺术情趣,从而组织和引导老同志崇尚科学文明和健康向上,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强化对老干部工作者的业务培训,老干部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及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判断,从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四是强化对老干部工作者的心理培育。在实际工作中,老干部工作者往往处于矛盾的集点位置,既是党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宣传执行者,又是老干部“两个待遇”落实的协调督办者,还是老干部反映问题、吐诉心声的忠实倾听者。因此,老干部工作者既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抓好对老干部的服务,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使老干部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5、从创新服务入手提高老干部满意度。
让老干部满意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老干部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就证明我们还没有做好这项工作,或者说工作还不到位,那么,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让老干部满意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做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思考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班子重视,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老干部工作。建议在局网站增设“老干部工作”网页,定期组织老干部健康查体等,遇到重大节日和老干部生日时,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家中。平时只要有老干部生病住院,都要到医院去看望慰问;对异地安置的老干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电话问候。对老干部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烦恼事要积极主动地靠上去做工作,要耐心接听老干部的每一个电话,认真对待老干部的每一条信息,妥善解决老干部的每一个问题,真正把老干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老干部满意。
6、从发挥作用入手使老干部老有所为。
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在战争年代,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以后,他们屯垦戍边,艰苦奋斗,为改变新疆贫穷落后的面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但他们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发挥余热,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参谋示范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及时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确保老干部老有所为。
加强失智专业的建议
失智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其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市失智老人约有20万。由于针对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缺失,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面临社会变迁的挑战以及社会化照护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亟须加强失智老人专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失智老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照护服务供需矛盾凸显。由于全社会防范老年失智的风险意识淡薄,失智老人规模不断增加,而且这一趋势今后三、五年内不仅不会缓解,还会进一步加重。当前,我市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发展滞后,长期照料机构和护工严重缺乏,养老机构管理缺乏分类标准和管理规范,失智老人医养结合的瓶颈尚未打通。
(二)家庭照护矛盾突出。现阶段家庭结构越趋小型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失智老人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失智老人加重了家庭日常、医药支出负担,这既影响家庭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又增加家庭的经济支出,降低了家庭赡养的能力。加之完全失智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亲属力不从心。
(三)社会化服务亟须提升。由于失智老人的特殊性,一般的公办养老机构不愿接收失智老人,而民办养老院受条件限制无法承担失智老人陪护。从社区到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失智老人专属的资源,目前零星出现的一些长期照料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没有获得政策倾斜和特殊补贴,无法进一步鼓励引导这些机构接收失智老人。
(四)基本养老护理体系不成熟。目前,我市对失智老人仍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缺乏专业性较强的医学护理和康复治疗,掌握失智老人精神康复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工严重缺乏。因此,建设专业的失智照护机构,为失智老人提供系统的长期照护服务和日常康复训练势在必行。此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参差不齐、待遇不高、社会认同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
二、完善失智老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将失智老人养老列为民生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政府应从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经费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失智老人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完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的管理规范、失智老人等级评估标准、失智老人补助机制等,引导养老机构多层次发展,保障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行。
(二)推动现有医疗服务中心转型服务,加快建设为失智老人服务的专业养老机构。积极推动一二级医疗机构改革,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设立失智老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专业机构。放宽条件,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和疗养院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型为失智老人特色专业护理院。依托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增设针对失智老人的护理中心,创办失智老人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街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门诊部向以失智老人康复为主的养老服务机构转型。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开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照料服务,做好上门巡诊等延伸服务。
(三)构建失智老人层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卫生机构应着手建立失智老人评估标准,对失智患者进行病情等级评估,民政等部门根据患者的病情等级,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和经济补助。如轻度失智以生活护理为基础,可安排社区服务养老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中、重度失智可根据病情由专业失智老人护理院和养老院接收,并根据标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专业护理院根据失智老人评估等级进行分级护理,分级护理产生的额外收费应用于护工的收入增长方面。
(四)实行养老护理资格准入制度。一是推行失智老人养老护理持证上岗制度。在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中推行普通护理持证上岗,对从事失智老人护理进行专业培训并发放特殊护理证,保证对失智老人的护理具有专业性、技能性。二是建立养老护理培训制度。通过专门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以满足失智老人社会化养老的需求。设置养老护理职业类别,设立高、中、初级职业等级,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护理岗位连续从业的人员给予补助。鼓励医学院校设置老年护理、康复训练专业,开设失智老人专业护理课程、康复训练课程。
(五)将失智老人的照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医保、民政部门等部门应定期公布符合条件的专业失智老人护理院,并将失智老人护理院作为定点养老机构,失智老人的护理、康复训练费用纳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