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最新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读书随笔【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读书随笔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见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的怎么样”和她很自然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到乌塔很有礼貌,对人热情,善于交朋友。而我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陌生人了,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冷冰冰的。

从乌塔14岁就能一个人游欧洲这件事,我联想到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方式。外国的父母会比中国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比如: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外国的家长会只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各忙各的去了。而中国的家长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抱起孩子,亲亲搂搂。

我又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三年级的时候,腾钰含约我到新华书店,我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走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咋办?”爷爷也急着说:“就是就是,万一出了事,我就见不到我孙子了,别去了,宝贝!”

不就是新华书店嘛,红绿灯都不过,哪有多远啊!后来,我使出独家绝门秘籍:哭,拼命地哭!但无济于事,书店之行就这样泡汤了。

哎,我和大胆、独立性强的乌塔差的有十万八千里呀!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所有中国的爸爸妈妈也都好好读读《乌塔》这篇文章。

《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很深,首先我想对家长说:“给孩子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吧!”其次,我想对和我一样大的中国孩子说:“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像雏鹰一样在风雨中成长!”最后,我还要对乌塔说:“我一定要向你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自立、自强的人。”

读书随笔 篇2

捧起我心爱的书,仿佛是久别重逢的挚友。我像骑一匹无缰的骏马,在书中悲欢离合的大千世界遨游,尽情挥洒我的爱和恨。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非常地喜欢看书。书对我非常重要,它像一个无价之宝,滋润着我。那天放学,我跟同学借了一本书,——《民间传奇》,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了那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不料前面有一棵树,我便一头撞在了树上,我不顾疼痛,站起来寻找那本书,捡起来一看,书已经粘上了泥土,而且书也坏了一个角。勇敢的我从未哭过,可是这件事发生后我哭了。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偷偷地看《格林童话》。那里面的将军从小就喜欢喝牛奶,长大后当了将军打仗也带着牛奶去,我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但是看书时生怕被妈妈发现,于是我把书藏在枕头下面看。一会儿,妈妈给我端了一杯水,让我坐起来喝,她交待完后就出去了。我被故事吸引了,就把杯子放在床上,可是一不小心把杯子打翻了,水洒了一床,妈妈回来后发现了说:“你这么大了,怎么还尿床呀?”

妈妈常常教训我说:“看书是好事,但是在被窝看书,容易把眼睛看坏,所以不能在被窝里看书。”让我们一起爱书吧。

读书随笔 篇3

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传奇动人的小说,美丽优雅的诗歌,引人入胜的童话,发人省醒的寓言那美丽的图书会让你爱不释手,那美丽的图书会让你为它而着迷。记得学校图书室第一次对同学们开放的时侯,我走进崭新的图书室看到成千上万套的,各种类型的图书,我惊呆了。我选了选,每本书的内容都风趣动人,各有特色,让我目不暇接。我该选哪一本书看好呢?就在我为这烦恼时,十本《世界童话名著》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连忙拿下了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书里面有调皮、可爱的匹诺曹和他的伙伴经历的种种遭遇;能在空中飞行、机智勇敢的救助伙伴们的彼?得潘;六次航海历经坎坷的辛伯达历险记;爱丽丝奇妙的梦境游记都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到了快放学时,哥哥和妈妈来叫我,我才慢慢地从童话美妙的世界中苏醒过来。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家呆闷了,就找了一本科普读物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呀!咦!书里面UFO的事件让我停止了往下看的脚步。

UFO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带着这个难解之谜继续看着。突然妈妈叫我:“快去弹琴,琴弹好了才准看书。”“我正看到精彩之处呢?”我心里嘀咕着去练琴了。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琴弹好了,终于又可以去看书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书房。咦?我的书怎么不见了?突然我看见哥哥手里捧着一本书。我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书吗?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有了!我又拿了一本童话书说:“哥哥,快来看呀!”哥哥连忙跑过来,我一把抓住我的书抢了过来。哈哈,哥哥上当了!我拿着书马上又看了起来书就像财富一样,只要日积月累,越看越多;知识在我们心中就会越来越多!

读书随笔 篇4

最近再次学习了原来的领导推荐的《推动对方思考才是真正的领导力》及所附的《沉静领导六步法》推荐序言,文章的内容很多,大概有十几页之多,其实在一周前就大概看了,只是印象没有那么深,在今天重新又认真详细读过之后,才发现确实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感触颇多。

这让我想到了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岂不是和很多没有经验的老是一样,学生有问题了,我们不是想办法推动学生的思维,而是直接给学生讲解怎么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和文中的那些传统的领导一样吗?

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很多深入的思考,其中体会最多的是怎样改变员工的思维,这也正是辅导学生的重要目标所在。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又决定个性,因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是我们工作的本质需要。在多年辅导中发现,学生只有自己产生了顿悟,他们的思维习惯才能得以改观,学习兴趣才能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本身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教导处需要解决的问题吗?那就是让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会推动学生思维的老师,只有我们的老师们有了这种思维,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新的进步。

学生怎样才能实现顿悟呢?学习障碍的理论体系中曾提到,只有实现问题情境的整体表征,才能产生顿悟。那么,辅导老师怎样帮助学生对当前的知识进行整体表征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不要给学生直接讲解问题的答案,而要去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其产生顿悟。一旦学生产生顿悟,他便会感受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增强了其对该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这也可以用到我们教导处的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老师顿悟,那就是引导老师思考,督促老师们的工作,让其工作有进步,让老师们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对工作有兴趣,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大大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

学生自我顿悟的实现是与老师全面、科学的引导密不可分的。引导思维是辅导老师通过恰当的语言引导,推助学生思考问题,形成自主思维产生顿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辅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利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而不是辅导老师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解决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把答案讲给学生,学生难以把答案与自身思维系统中的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至此学生很难运用老师传授的新知识解决问题。

至此,我想到的了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一学,二导,三练”,这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领导解决管理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吗?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我们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去。但是我也知道这个工作很难,我会迎难而上,竭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读书随笔 篇5

很多读者看到了刊登在《星期六晚邮报》上面的关于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那两篇文章,他们希望我再写一篇关于美国文学的文章。晚报编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委托给我这项任务。

我计划着只说那些被人称为经典的书。近代的作品被排除在外,对它们太陌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有太多书籍在近五十年里相继出版,而要我现在就谈论哪部作品是经典的、永恒的,就有些太早了。

有一个观点我过去一直强调,现在我想再说一次。

人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享受。我觉得那些把读书当成任务的读者是缺乏智慧的。我认为生活里众多美好的事情当中,阅读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享受,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你不能从我所推荐的书籍中获得感动,或者缺乏兴趣,或者并不开心,那还有什么理由接着往下读呢?我不敢把自己说成是美国文学史方面的专家,正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还是颇为自信地写出这篇文章。我清楚自己不能完全了解美国文学,所以在搜集材料阶段我看了几本权威的美国文学史。我想把最权威的评价拿来作为参考,对照自己的观点去发现有什么不同,然后考虑是否有必要修改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一点让我很惊讶,文史家们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差不多都与文学没有什么关联。他们往往热衷于谈论某一位作家写作时盛行的社会情况,以及政治风气对这一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评论当然也是正确的。

就文学本身而言,它是一门艺术。不能把文学当作哲学、科学,也不能把文学看成社会经济、政治,文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他人获得快乐。

让我用18世纪的一本书来开启我的话题。文学史上的自传很少,在这很少的自传中,只有《富兰克林自传》蕴含的趣味是经久不息的。这本书写得像他本人一样朴素。富兰克林美妙轻松的语言得益于他从学于名师的经历。书中生动的叙述和富兰克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的自画像,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美国人对富兰克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的自画像,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美国人对富兰克林很苛刻,说他是个人格残缺,语言平庸,理想低俗的人,这个评价令我很费解。他实际上不过是不浪漫罢了。他是一位机智聪明又勤奋的成功商人。他祝愿自己的同胞,却也能够摆脱他们的蒙蔽,同胞们的失败被他狡黠幽默地利用,进而达成目的。

有些目的的确是自私的,但是大多数却是大公无私的。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喜欢并不影响他真诚恳切地接受艰辛的时刻。富兰克林是一位很有勇气并且很大方的好伙伴。他说话机智尖锐,坦言自己喜欢女人和酒,能够从中得到乐趣。他是个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成就的颇有才艺的人。他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一生。他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所在的州,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着很大的贡献。正如约翰生博士是英国人的典范一样,我觉得富兰克林也是美国人的典范。我认为他不懂得弄噱头是不受美国人喜欢的唯一原因。

读书随笔 篇6

书,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是千古风流人物泼墨绘下的一派豪情,是万般情感的源头,是多重性格的化身。他时而像大海上涌起的滔天巨浪,时而像森林古木的幽静深邃,时而又像巫山云雾的虚幻迷茫……

造物主赐予了人类多重性格,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因此,多少代文人笔尖下便淌着自己的性格,无数条丝一般的涓涓小溪汇集在一起,贯成了一部部通古今的长河大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和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共同铸就了书的性格。书的性格是作者性灵和读者个性的综合呈现。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性格写出了不同的书,我用我的眼光去读出他们的性格。

当我读《朱自清散文集》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跳动的心脏,理解到了他流畅笔调和淡淡忧郁风格的散文后才知道,他其实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文儒,他有火一样的青春热情,一腔炽烈的爱国热血。我用手摸着那散发着幽香的书页,这股热血流淌在我的指尖,流进了我的血管。

JK罗琳的《哈利波特》是改变我一生的书,曾经为得不到整套的《哈利波特》而泪湿被褥。那响彻灵魂的正义呼喊震荡在脑际永生难逝,“除你武器”和“阿瓦达索命”的终结咒语时刻在耳畔回响。罗琳细致地刻画这样一个经历磨难却始终相信正义可以打败邪恶的小巫师形象,不正是在向别人讲述她自己的经历吗?——一个坚信真理而又饱经风霜的爱幻想的女人。我用纯真向善的心再三细读这套童话名作,我的心一次比一次更震撼。

又如王尔德的成名童话集《快乐王子》。那一心想着使别人快乐自己却残破不堪,最终留下一颗破碎铅心的王子不正是王尔德的化身吗?正因为他是一个这样性格的人,他才写出了这部中外喜欢的不老童话作品。相信,他现在正在他造好的“无忧宫”里,聆听着那只小鸟的快乐歌声吧!我也快乐的读完你的童话。

书的性格因人而定,他的主人曾用满腔热情和温暖的双手造就了他,用文字倾诉着自己的故事。书的性格因人而定,他的。读者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演绎着那曾经的故事。作者和读者共同铸就了——书你今天的性格,把他深深的刻在流失的岁月里,待来者去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吧……

读书随笔 篇7

“布里丹选择”的故事很有趣: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校长要拓展决策的视野,就必须力求做到:放眼全局、全盘考虑、设想后果、抛弃偏见、多谋善断。

校长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其决策要正确科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谋善断。要体现“多谋”,要求校长一方面要广泛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在体现“善断”上,要突出重点、把握时机、敢于独断(不是“独断专行”,而是更高境界的决断。),还要按照严密的决策程序,即判明问题、明确目标、拟订方案、权衡选择、有效执行、追踪反馈六个程序。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自我感觉有时很果断,有时就犹豫不决。记得三年前,我刚到学校时,发现每到放学,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是百米冲刺般的奔向学校大门口。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不排队放学呢?经过调查,以前学生少,每个班只有20多个人,教室离学校门口也近,还有个别学生会被留在教室值日,所以一直也没要求学生排队放学。当时我想提出让学生排队放学的要求,试着随口说了一下,老师们都不愿意,觉得太耽误事。我又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随着学生的增加,这种学生离校方式很不安全,低年级的学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万一有一个学生跌倒,摔得痛不说,就怕后面的学生再次摔倒。于是,我在办公室放了放学时学生离校的照片和视频,指出这样存在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排队放学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学生在班级门口整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负责护送学生到大门口,班子成员亲自带领护路队的教师在校门口疏散交通,做好监督。并在校门外的路边为每个班划定接送范围,以利于交通的畅通。经过长期的坚持,排队放学已经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做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受到家长的好评。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在进行决策时,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只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好处,校长就要当机做出决断。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反思、去领悟、去分析,用书中的理论对照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