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度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个非常仔细的描述了。为此在新的2023年你们知道节假日放假的时间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一览表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法定节假日其实它包含了很多部分,有一部分呢是我们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是已经有了千年的文化,非常的悠久,还有一些部分呢是后面形成的,但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比较重要,比如说国庆节之类的节日,剩下的节日呢是随着____________的发展而演变出来的一些所需要的节日。
1、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4、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已除夕偶成》
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6、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7、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10、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11、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2、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4、数寒天,新年到。又见梅花俏。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愿平生,朗畅身体好。——沈仙墨人《早梅芳·新年好》
1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6、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17、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18、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1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职工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其中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只是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的的话,还达不到坐牢这个等级的惩罚,只要补给劳动者加班报酬就不会有事了。假期的意义:假期的意义在于能让人身心得以休息和放松,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另外,假期也能让忙碌的人们有宽裕的时间做一做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走亲访友,陪伴孩子,孝敬老人等等。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上班。
二、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4月6日(星期四)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9日(星期六)4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1月: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共3天。
2月:春节: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
4月: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5月:劳动节: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6月: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9月: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春节的来历
春节,农历的第一天,也叫春节。它是中国最盛大、最活泼、最重要的古代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节日。它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节。
春节的风俗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民间祭灶,源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接玉皇
古老的习俗认为,继“厨房神”之后,天皇和玉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山,观察世界的善恶,确定来年的祝福。因此,家庭祭祀被称为“带走玉皇皇帝”。这一天的生活,说话要小心,努力表现好,为了赢得玉帝的青睐,祝福来年。
除夕
在农历三十月的前夕,我们举行了门神、春联、老人、鞭炮、除夕聚餐、拜年钱、祭祖等活动。除夕意味着“农历年的结束”。除了旧的一年和来年的新一年之外,人们不得不摆脱旧的部门。这是整个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因此,这一时期的活动主要围绕着移除旧的神职人员,祈求灾难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