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是什么?白平衡与色温有什么关系?由于被摄对象的色彩会因照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因此在不同色彩光线下拍摄的图像会形成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色温”导致的差异。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则是相机纠正光线颜色偏差的功能。下面具体看看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最新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利用色温工具,我们可以调整画面的色温,让画面偏暖(黄色)或偏冷(蓝色)。当我们提高色温的数值时,画面就会偏暖(黄色),当我们降低色温的数值时,画面就会偏冷(蓝色)。
色温工具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平衡
我们可以利用色温工具实现画面的白平衡,从而得到一个更加中性的色彩取向。
例如当画面偏蓝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高色温值,为画面加入暖色(黄色),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
同理,当画面偏黄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色温值,为画面加入冷色(蓝色),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
可以看到,当我们降低色温值,为画面加入蓝色的时候,画面中的黄色被明显削弱了,画面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
同理,当我们提高色-§ 温值,为画面加入黄色的时候,画面中的蓝色被明显削弱了,画面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
2、渲染色彩
前面我们提到了不同的色温对人心理层面的不同影响,我们在渲染画面氛围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色温的这一个特性来辅助我们表达感情。
如果我们想表达一种更加温暖、明亮的画面氛围,我们就可以提高色温值,让画面呈现出暖色调:
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画面的光线呈现出暖色,给人的感觉更加炽热、温暖。
3、与色调工具结合使用
色温工具可以为画面加入黄色与蓝色,而色调工具则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和洋红色(品红色),这两个工具通常结合起来使用,综合调整画面的白平衡和渲染画面的色调。
当我们降低色调工具的值时,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当我们提高色调工具的值时,可以为画面加入洋红色。
如果画面偏洋红色,我们就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从而削弱洋红色,以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色温和色调工具通常结合起来帮助我们调整画面的白平衡以及渲染画面的色彩。
说到“白平衡”免不了要说到“色温”。所谓“色温”,以较通俗语言解释,就是光线的颜色,色温的计量单位为开尔文(简称K)。色彩和开尔文的关系,起源于黑体金属的辐射光(对金属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
黑色金属体受热后开始发光为暗红色,继续加热变成黄色,再加热变为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如万里无云的澄清蓝天色温约为25000K-27000K,阴天和多云天空光为6500K-7000K,晴天日光平均直射光色温约为54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K-6500K,钨丝灯的色温为2500K-3200K,标准烛光的。色温为1800K-1930K。
自动白平衡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也不能指望它包打天下。“晴天、阴天、多云、阴影”以及少量偏冷色调荧光灯的色温环境下拍摄,大多能获得比较正常的色彩还原。对缺乏经验的摄影者来说,如果对现场光源属性一时无法确认,简单也有效的做法是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也大多选择自动白平衡。但在自动白平衡无法正常还原色彩时,可以选择“自定义白平衡”予以解决。
数码相机主要通过调整“红绿蓝”三色强度以修正光线造成的误差。大多数相机除了“自动白平衡”或预设色温白平衡功能外,还提供自定义白平衡调整。这种白平衡调节功能和传统彩色摄影时加色温转换滤镜作用相似,目的都是为了准确地还原色彩。
不过数码相机调整色温不需在镜头加滤镜,而是采用电子方式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混合比例,把光线中偏多的颜色成分修正掉而确保图像呈现为摄影者所希望达到的色彩效果。因此摄影者除了可以准确还原需要的色彩感觉外,也可针对白平衡调整色彩的原理,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一般调整白平衡通过选择相机内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完成,相对来说相机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模式调整时方便快捷。一般数码相机都有多种白平衡模式应对不同光源下色彩正常还原的需要。常见白平衡模式为:自动、日光、多云、阴天、钨丝灯(白炽灯)、闪光灯、荧光灯等。有些数码相机用图标表示相应光线的类型,在设定白平衡模式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光源类型的图标即可。
不同的色温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能够给人一种温暖、温馨、和谐的感觉,它能够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等意向,适合表达热烈、明亮、柔和的场景氛围。
而冷色则能够给人一种平静、阴凉、寒冷的感觉,它能够使人联想到冰块、蓝天、黎明等等意向,适合表达清新、忧郁、宁静的场景氛围。
中性色则能给人一种安宁、舒适、稳定的感觉,适合表达理性、中立、和谐的场景氛围。
我们在后期创作的时候,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色温去辅助我们表达不同的感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