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那么你了解徐州会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徐州会战的历史意义介绍【通用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徐州会战为我国人民抗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徐州会战的战争为什么打响?徐州会战背景又是什么呢?
徐州会战背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日本方面的野心,另一个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两个徐州会战背景。
首先,一战过后,日本因为英美等强国遏制他对于中国的侵入,再加上北伐战争的打响使日本在中国的利益越来越小。因为利益的驱使,为了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利益,于是日本开始改变对华策略,意图加快脚步吞并中国东北地区。
其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处,因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日本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这场危机之中,使日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陷入了困境,甚至导致了政治危机、外交等种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决定突破华盛顿体系国家的束缚,趁英美疲于应付经济危机蒋介石“剿共”之际迅速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徐州会战的背景就是因为日本的种种危机,经济、政治、外交等,再加上日本对于中国利益的觊觎与野心下开始了徐州会战。
而徐州会战的结果告诉后人,最终邪恶是战胜不了争议的;日本因为种种的野心与自私自利而妄图占领、消灭中国是不会成功的。
最终因为我国军人的英勇奋战,成功的粉碎了日本的野心;打击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筹码,而加重了坚持持久战略的砝码。同时也大大鼓舞了我国军民抗日的信心。
徐州会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争,这场战争给予了日军重大的打击,而徐州会战的意义对于当时的中国也是相当的积极。徐州会战的意义首先最重要的便是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徐州会战的胜利使中国军民意识到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其中徐州会战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围歼了日军一万余人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欧美地区,使苏、美、英、法、意等国家对中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为之后的中国创造了外援的条件。
再者,徐州战役采取的是持久消耗战,在这场战争之前,中国对日本的侵略采用的战术都是防御战术,使得在战场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武器方面不像日本那样精良,所以战况非常不利。并且在徐州会战中使用的持久消耗战使得日军意图围歼国军的计划落空,并且为之后的武汉会战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徐州会战的意义最后一点则是打击日军战略。国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坚持了长达五个月,为之后的战争取得了充分的时间,并且粉碎了日本想要速战速决的计划。
而之后的日军只能发动武汉战争,并且将绝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了中国战场中,但此时的日军已经不可能击败中国,最终使日军铤而走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汤恩伯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也是有名的抗日将领,被称为“中原王”,对中国抗日战争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曾参加了多次会战,如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为很多日本人所忌惮。
汤恩伯参加了徐州会战中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此次战役也因为取得大捷而名垂青史。但是,对于汤恩伯在其中的表现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积极抗战、表现英勇,也有人认为他消极避战、不听调遣。
那么,汤恩伯在徐州会战中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呢?徐州被围,汤恩伯接到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以后,就率领第二十军团由河南奔赴徐州救援,并未像传说的那样故意拖延时间不去抗敌。还有人说他不听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的调遣,但汤恩伯是直接听命于军事委员会的,而非李宗仁的司令部。所以说他不听调遣是冤枉的。
后来,滕县没有守住,援军未能及时赶到,是因为汤恩伯下辖的一支部队距滕县路途遥远而鞭长莫及,另一支部队则在沙沟、韩庄、峄县与日军激战且伤亡惨重。所以认为汤恩伯消极避战是无稽之谈,因为他的部队始终在战场上与敌人对抗。
汤恩伯的用兵之道还得到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的肯定。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迅速抽调了在峄县的兵力,对台儿庄进行反包围,与里面的部队首尾呼应,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他用兵灵活的优点。
所以说,汤恩伯在徐州会战中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