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的习俗【5篇】

小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在小年的时候会有吃火烧、祭灶王、扫尘土、放鞭炮、贴窗花、吃糖瓜等一些习俗。下面是整理的小年夜的习俗【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年夜优美散文 篇1

一夜雪花纷飞,山峦瘦影换玉妆,今日小年,这场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却让年味更加浓郁。

在我的家乡,小年夜是全家团聚一起祭拜灶神的日子,虽然有点迷信,但是,也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这天,我就不停地催促妈妈,赶快烙饼祭灶神,平时烙的饼子都会大一点,切开了分着吃,祭拜灶神用的饼子不能分开,所以就要烙得小一点,而且是一年十二个月,就烙十二个,逢有闰月就加一个,可能因为今天的饼子数量有限,所以,总觉得今天的饼子特别的香。(那时候家里人都叫我馋猫)一大早,妈妈就发面,为下午烙饼做准备,我就像跟屁虫似的,不停地追着妈妈问,面发好了没有?什么时候烙饼呀?家人都笑了,打趣道:“哎呀,这么馋嘴的丫头,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啊!”我总是撇撇嘴说,先吃☆☆了再说,不管以后。

时光飞逝,转眼已近不惑之年,父母也已年近花甲,又逢小年,想起儿时,不禁一笑,如今的人,整日奔波忙碌着,已经不再把过小年,看得那么重要了。我是个怀旧的人,每年都会提前通知在外的家人,记得小年回家团聚,父母也会念叨孩子们,今天会不会回家。今天,我和妈妈当年一样,早早地做准备,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心里却乐开了花,期盼着一家人的团聚,围坐一起,吃着我烙的饼子,回忆着当年的馋嘴丫头,笑声不断。

小年夜,一个美好团圆的夜晚,一份和谐,一份心安,不觉心头一热,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幸福生活,原来竟是如此简单。

北方小年有什么禁忌 篇2

糖瓜

祭灶是需要美食的。山西民谚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糖瓜祭灶君,是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言好事”,嘴巴粘一点“少言人是非”。现在的糖瓜太甜又硬,老幼绝不敢啃,称美食有些牵强。河津祭灶的芝麻糖是可以尝的,酥脆甜香。晋东南将炒熟玉米粒用麦芽糖粘起来,冻成大块,也算得上土制点心了。

炒玉米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小年夜优美散文 篇3

小年是指农历腊月是29天的年份,而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吃饺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这不,下午,姥姥让妹妹到楼下拔草,我问妹妹为什么拔草。他说要"喂马"。我便又问:"你家养马啦?"妹妹答:“没呀”我又问:“那喂什么马呀?”“我也不知道”妹妹答曰。我晕。她上来时给了我一些草,让我放到灶王爷的旁边。原来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到了晚上,我们(我、姥姥、妹妹)先下去给灶王爷“钱”,但钱烧完后,要放鞭炮。姥姥妹妹和我都不敢放。就在这时,哥哥大包小提的来了这可真是巧呀!哥哥走过来,我和妹妹掉头就跑,我本来胆子就小,而且,这鞭炮声又大,便到楼上去看。可惜的是,一等我们跑到楼上,鞭也放完了,真是不巧呀!一放完,姥姥他们也都上来了。

爸爸和姥姥到楼上包的饺子,所以情况也不怎么知道,那就说吃水饺吧!

一包完,姥姥便放进了锅里,而爸爸却要从楼上慢悠悠地端下包子来,所以比姥姥慢一步,再加上还要等我哥哥吃饭,所以吃得更完了,现在哥哥来了,我们就开动了。姥姥说妹妹在楼上才吃了几个包子,我吃惊不小,她7岁了。几个包子可是我三四岁时的饭量。于是爸爸叫妹妹再吃几个,妹妹一坐下便开口吃,用了5分钟才吃了1个包子,那是我已经快饱了。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吃饭,是鲜明的对比!

小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不过还有更好的日子呢(过年)。别到时候乐疯了。

小年夜优美散文 篇4

这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起了床。因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饭,姥姥领着我上街买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诉我,是用来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爷?”我迫不及待地问。她以微笑告诉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给我们讲起了祭灶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做灶的记忆十分高超,人们称特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来弟弟知道错了,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把哥哥的画像贴在门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王的魂魄带上天去,并封他为灶王爷。

于是,灶王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每家人的行为与品德。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有个好收成。

听完故事,我才了结了过小年的含义是祭典灶王爷。于是,我们怀着一颗对灶王祭典的心,把麻糖放在了他的排位前……

到了夜晚,我听见楼下传来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如同雷鸣般的炮声,又使我联想起了灶王爷。

也许是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吧。我相信,在这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会继续把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节日色彩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生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与饱含着梦想的想象力之中。

小年夜由来 篇5

小年夜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

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了农历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了改变,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

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