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心得(精彩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不平凡的人,书里的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还记得第一读这本书时,是初中老师布置的暑假阅读作业,但那时的思想还十分稚嫩,无法深刻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更多含义。如今马上步入大三了,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好像那黄土高坡的气息又扑鼻而来。
再次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依旧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气。他从学生到少年,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我的父亲是75后,孙少平的经历和我父亲的经历也有着不尽相同之处,他们都出生在那样一个年代。我父亲也是农村的底层人物,爷爷走得早,家里又只有我父亲一个男丁,家里的所有重担在一夜之间全都落到了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身上。从那天后,父亲便放弃了求知,辍学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那个年代,工作难找是其次,最关键还是工资低,根本难以养活一家人。父亲得把所有的工资寄回家让姑姑继续深造,在父亲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姑姑的学习成绩最好,在那个年代,一般农村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有为的知识分子,家里总要出一个知识分子才是。所以姑姑便是家里的希望,但我相信这是底层人民不得不去选择的道路。
当时的父亲用勤劳努力艰苦撑起了整个家,以至于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当然姑姑也不负所望的成为了有出息的人,如今奶奶也跟上了爷爷的步伐,父亲因早年过度的劳动落下了病根。所以家里的大小事物还是由姑姑撑着。无论父亲还是孙少平都一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们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们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考验,而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的内心不但不会责怪那些曾经为难他们的人,他们甚至是感激他们,他们骄傲地将此称作“苦难的学说”。
可是一路走来,但孙少平似乎都在承受与他们年龄并不相称的折磨。当一切重新燃起新生活的生机时,一个突来的噩耗却给这个年轻人当头棒喝:曾经给过他最甜蜜爱情的爱人,还没有跟她好好告别,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孙少平,这个世世代代年轻人的缩影,又重新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远方追求梦想的路上。
而无论是父亲的经历,还是书里孙少平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散。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我想大多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但由于语言贫乏而退却或者没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强烈愿望而没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语言。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曾经读过这本书!
也许我真的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姐姐从广东打电话给在湖北读书的我,给我介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如果不是亲戚家里恰好有这本书,我想我也许会失去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的确,我是这么认为的,平凡的世界最适合高中读。我也是高一时开始阅读这本书的。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在学校宣传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已成的。是以往的我,充满怒分。看完这本书,我平静了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我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夕阳听见我的歌唱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高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当前这个社会明显是偏重与物质文明的。到大学读书四年了,我感觉我的确变了很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有太多的束缚,如宿友都找到了女朋友而你没有时,同学都去聚会而你缺席时,别人都在狂欢而你却一个人静坐时,你还能从容的享受精神生活吗尽管你不喜欢聚会,不喜欢唱歌,但是你别无选择。无奈,的确。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当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时他能接受吗当少安收到润叶给他的那封告白时,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吗生活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推着石头到达山顶,然后石头滚下来,我们接着把它推上去,周而复始。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少平与少安相比,少平无疑是作者付出笔墨更多的一个。我们也往往因此而忽视了少安。对于他们两个,我更喜欢少安。少安生活的曲折并不比少平平坦。只是由于少平的经历更加的富有激—情而让我们的目光投向了他。事实上作者也有意的把他们两人做了比较。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二者之间思想的区别,注意,这本书具有时代转折性。他们的青春处于不同的时代,少安的青春是一个十分混乱,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中。而少平的青春时期,改革开放开始萌芽到彻底实施,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少平注定了要走出去。时代的不同决定的他们是想的局限性不同。少平最成功之处是突破了时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加的有点“自私”吧(因为我们的经济也有公转私了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早熟,受到心理早熟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中学生早恋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谈早恋色变”,然而问题不是回避就能自然而然的解决的,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横加阻拦就能够真的“棒打鸳鸯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产生某种情愫,其实是十分正常的成长进程,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的是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而不是用“早恋就是不思学习”,“早恋就是对不起父母”之类的利剑去肆意斩杀,这种过分的警惕和巨大的压力,犹如无源之水,不但浇不灭早恋的火种,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我们既然把早恋比作洪水猛兽,当知治理洪水最好的策略是让它沿着合适的路径前行,与其拦截它不如疏导它。
本周我们的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已读到第2部第20章前后,利用读书分享会的时间,跟学生一起讨论了书中的两对恋人:孙兰花与王满银,孙少安与田润叶。想借此机会给学生一些引导和思考。趁着今晚没有晚自习,留出一点时间,也把自己这些琐碎的想法整理一下。
聊到孙兰花与王满银的时候,学生一致认为兰花很傻,王满银很渣,认为兰花嫁给满银就得一辈子吃苦。我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之后也给学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兰花遇人不淑,一辈子吃苦受累,主要责任还是在自己。她与王满银相识不久,相处不深,了解不全,因为几句情话便芳心暗许,因为一套衣服就托付终身,从此开始自己的苦难旅程,实属草率。当然她有如此举动,与她的原生家庭也有很大关系。兰花是家里的老大,没念过几天书,也没和男孩子交往过,很小便分担了父母养家的责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特殊的环境和极度贫困的家庭使她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因此王满银的出现,在兰花没有什么色彩的青春里掀起了一阵波澜,给她单调灰暗的人生带来了一抹亮色,随后又坠入了更深邃的黑暗……兰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勤劳善良,忠厚老实;她卑微如尘埃,又倔强如顽石;,她一生都在付出,但又甚至不求回报。我们“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死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老观念,才是她最可悲的地方。
接着我们聊了孙少安和田润叶。我上高三时候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时认为他们之间无果的爱情是一种遗憾,甚至认为少安懦弱,在真爱面前选择了逃避;他自私,前脚打着为润叶考虑的旗号,放弃了这段青梅竹马的爱情,后脚就娶了秀莲,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而让润叶长期在悲伤的泥泞中挣扎。与其说他理性,还不如说他冷酷。
如今再读作品,让我对孙少安以及他与润叶之间的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孙少安的成长环境使他不像润叶一样,可以只考虑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他是兄长,是儿子,他为了帮助父母支撑那个贫穷的家而辍学,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同样为了支撑那个家,他放弃了爱情,放弃了润叶,选择了面对现实,选择了秀莲。说到底,润叶想要的是爱情,而少安想要的是平静安稳的日子,就他的处境而言,爱情无疑是奢侈的,面对贫穷和饥饿,他只能务实的活着,而不敢对爱情存有太多的幻想。
从他们的爱情中,我们发现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在今天也是有存在的道理的,只不过我们对这个词要有新的理解。试想,成长环境迥异,贫富悬殊,文化程度相差甚远,三观不合,志趣不同,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能幸福吗?所幸我的学生比当初做学生时候的我成熟,他们多数都认为如果少安和润叶结婚了,也不会幸福的。可能时代真的变了,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比我们那会儿的确是成熟多了。
最后关于爱情,我给学生总结了两句话。
一、“爱是需要学习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那攀援的凌霄花”,舒婷在致橡树中就指出了,一味依附他人的爱情观是不可取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学那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也不可取。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沟通,学会真正的爱与被爱。
二、“爱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它包括我们的阅历,我们的思想,而这个资本也需要靠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去获得。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爱情观,因为爱情是没有办法像公式定理予以标准化的,自然也不可能用对错加以评判,但大家要相信,好的爱情一定是相互理解,相互给予,相互包容,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伤害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需要走很长的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支撑这些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往往又不是在这个阶段我们所拥有的。因此,我想建议大家,对于爱情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不妨多等一等,毕竟,早开的花早谢,早结的果不甜。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
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
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
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