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次为您整理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含义 篇1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赏析: 篇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赏析 篇3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篇4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赏析 篇5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2022夏天的古诗词 篇6

1、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2、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5、碧纱窗下水沈烟。——苏轼《阮郎归·初夏》

6、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9、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0、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11、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12、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1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4、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15、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1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17、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18、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19、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____白朴《天净沙·夏》

20、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23、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24、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25、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26、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27、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28、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29、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30、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

31、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____李白《渌水曲》

32、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33、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3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5、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36、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3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8、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39、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40、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41、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及诗意 篇7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幸福的个性签名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帮会名字

因喜“山色空佑暌嗥”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貌。[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貌。[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译文及注释 篇8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n y�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作者简介] 篇9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