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你知道元旦的由来是什么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元旦的由来介绍(最新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欢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 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 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 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 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 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 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 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 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就是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但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
颛顼开始农历纪年,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据《史记》记载,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候恢复夏历,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但在古代却称为元旦。不过,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从以上各朝各代对春节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元旦,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阳历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头,有开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诗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元日》诗等等,诗文中的元日都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旦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是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
单从元旦一词来说,它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对元旦作了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房玄龄在《晋书》中也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还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诗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己酉元旦》诗等等,这里的元旦都是春节的意思。
其他称呼和出处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大都称为元旦。也就是说,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阳历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顺农时、便统计,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西历(公历或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新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过年称为春节,也是我国使用阳历的开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规定,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从此,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将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并通过决议,写入相关文件,沿用至今。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节即将到来,小编将陆续整理小学生元旦节黑本报,手抄报,作文等相关资料,供广大小学生和老师参考使用,请继续关注新东方网小学频道,祝大家元旦节快乐!
元旦节的由来
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等的不同,过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如,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则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这也使世界姿多彩,更显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