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降血压、降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痉等作用,临床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腰肌劳损、外用于咽喉炎、足跟痛、牙痛等治疗上。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者禁用,气虚血弱者、体虚气弱者、阴虚有热、无风寒湿邪者及孕妇忌服。新鲜全株可治咽喉炎及急性扁桃体炎,根部可治丝虫病,外用可治牙痛。
(一)威灵仙的作用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狭叶铁线莲(即山蓼)50%浸剂(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其煎剂药效仅及浸剂之半。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浸剂的药效似比煎剂约大3——5倍。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对平滑肌的影响。
狭叶铁线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对大鼠及家兔的离体肠管亦有相似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抗利尿作用。
狭叶铁线莲制剂对小鼠、大鼠、豚鼠有显着的抗利尿作用。这种作用,浸剂与煎剂大致相等;50%煎剂0.2毫升约相当于脑垂体后叶素0.1单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此种作用也可能与血压下降、肾血管收缩有关。
降血糖作用。
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祛风湿止痛。
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治疗关节炎。
本品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对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酸痛,均有一定的疗效,与仙灵脾、川断肉等同用。但其药力不是很强,可作配伍药使用。
消鱼骨。
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在于它能使食管平滑肌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性收缩变成蠕动,并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使鱼刺易于松脆,能治疗鱼刺及其他小骨刺鲠咽喉之疾病。
降糖。
浸剂对正常小鼠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故有降糖功效。
保护心肌。
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引产。
稀醇提取液对小鼠中期妊娠有引产作用。
抗菌。
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威灵仙的`功效
【性味】 辛咸,温,有毒。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珍珠囊》:"甘。"
《纲目》:"味微辛咸。"
《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经】 入膀胱经。
《本草经疏》:"入足太阳经。"
《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等经。"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祛风除湿,正如《药品化义》所说:“灵仙,性猛急,羞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故临床常用威灵仙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疼痛,半身不遂诸证。
有软坚散结之功,常用于治疗瘢瘕积聚,诸骨骾咽之病。
消痞化积,《率革纲目》说:“威灵仙,气温,味微辛成。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临床常用治疗痰积,噎膈。
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
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
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验方》)
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
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治腰脚疼痛久不瘥:
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
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治疟疾:
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
治噎塞膈气:
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瑶经验方》)
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
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纲目》)
治痞积:
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普济方》化铁散)
治癖积:
威灵仙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治大肠冷积:
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
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刺痛,是其验也。(《摘元方》)
治肠风病甚不瘥:
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圣济总录》灵仙散)
治痔疮肿痛:
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义》)
治便毒:
威灵仙、贝母、知母各-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如不散再服。(《痈疽神秘验方》威灵仙散)
治破伤风病:
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卫生易简方》)
治鸡鹅骨鲠:
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圣济总录》)
治渚骨鲠咽:
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纲目》)
治牙痛:
威灵仙、毛茛各等量。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选编·五官科》)
【临床应用】①治疗腮腺炎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天3次,连服3天。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③治疗丝虫病
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33例普查阳性病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④治疗关节炎
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⑤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
先取2.5x2.5厘米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⑥治疗扁桃体炎
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诸骨鲠喉,均有效果。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厘米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著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⑦治疗骨鲠
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1~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浅有关。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㈠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㈡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㈢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宜忌】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验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