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诞节(通用5篇)

中国人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已将圣诞节作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撒,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圣诞节(通用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中国圣诞节 篇1

圣诞节在19世纪由国外传教士引入中国。近年,圣诞节几乎巳家喻户晓。人们在自己公寓里用亮晶晶的金属小饰片、纸花、纸环、纸灯笼点缀工艺树,作成极富中国特色的圣诞树。这时,各商店也不失时机,大做商品促销策划,商店店员扮成圣诞老人散发精美小礼品和糖果给客人。  中国人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已将圣诞节作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撒,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尽管在中国信奉基督教的人为数不多,但仍有一千万受过洗礼的基督教徒,一到圣诞节,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庆耶稣诞辰,基督教堂便门庭若市。午夜时分的礼拜,备受非基督教徒青睐。中国圣诞节

中国圣诞节 篇2

题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传统节日众多,具有普遍影响力的节日就有七个,以时间为序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然而,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如今却或多或少地陷入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境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日益萎缩的迹象,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忧思和尴尬。

大凡一个流传广选的节日都是需要符号代言的,符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让人见到符号就想到了这个节日。符号是节日的延伸,可以为节日赋予许多新的含义。

中国传统节日中以符号代言的节日最有名的当是端午节了。端午节的符号主要有二,一是屈原,二是粽子。二者的关系是以粽子祭祀屈原。有趣的是西方的圣诞节也是以符号代言著称,主要的符号也有二,一是圣诞老人,二是圣诞礼物。二者的关系是圣诞老人送圣诞礼物。因此有了屈原PK圣诞老人的想法。

一、节日起源PK:

端午节源于2288年前屈原的逝世。圣诞节源于耶稣的诞生,耶稣诞生的时间已无法考证,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据今1872年。有趣的是一个悼念死,一个庆祝生。生的伟大与死的光荣在此交融,孰优孰劣不容分辨,因为这是不同文化的内涵。单从节日起源的时间而言,端午节比圣诞节早了416年,算是略占了上风。

二、节日流行程度PK:

圣诞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不仅盛行于西方各国,在东方各国也十分流行。端午节却依然在国门内徘徊,时热时冷,几千年来不见其兴,只闻其衰,唯余国人心痛矣。是世人好喜庆,不喜哀痛?还是屈原的魅力比不上圣诞老人?答案值得深究。从流行程度来看,不容置疑,端午节落后圣诞节远也。

三、节日习俗PK:

端午节的习俗成发散式,如祭祀屈原、曹娥,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菖蒲、榕枝等。而圣诞节的习俗成树状式,如圣诞老人、圣诞电影、圣诞大餐、圣诞装饰等。中国的端午节沿续了中国节日的浪漫式发散,西方的圣诞节承袭了西方节日的品牌式发展。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不关乎节日习俗的高下。单就今日的经济视野和营销手段来说,自然是圣诞节略胜一筹了。

中国圣诞节 篇3

12月25,是西方的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稣的生日。在国外,信奉基督教的人尊耶稣就如同中国人尊重佛一样。这位基督教最高的神的生日在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先来看看繁华的大街吧!

一辆辆车子在大街上奔驰着,街道旁有很多餐馆都在热闹地庆祝着,餐馆里的工作人员还扮演起了“圣诞老人”。有的戴着圣诞老人的红色帽子东奔西跑,有的甚至还在嘴上贴起了白胡子,好不滑稽。商店里的圣诞树一棵比一棵茂盛,青翠欲滴,挂满了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小礼物。甚至有的还还打上了“熬夜族”的标签,会有谁凌晨不睡在温暖的床上而出来游荡呢?大概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从才会吧!在圣诞节晚上,一些商家为了牟利,便看上了既不放假,人们也不用回家看老人的圣诞节。在这个节日里,商家就会抬高商品价格再打折销售。看到打折商品的你是否忍不住购买了呢?若知道打折后的商品与原价毫无差异后,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愤怒,还是惋惜?但多少“洋节”不是这样呢?

圣诞节,你是否忙于送礼呢?有人说:“圣诞节,同学之间送点小礼物增近友谊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来跟我一起看清事实吧。送礼,在某种

意义上是攀比,甲同学送给乙同学一个比较贵重的八音盒,乙同学就认为自己若不回送个贵的礼物就会被人瞧不起。于是,便回赠给甲同学一个做工精致的闹钟。或许甲同学家境富裕,送礼物的钱对他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乙同学兴许截然不同,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拿的工资仅够维持生计,乙同学送那么贵重的礼物,钱是哪儿来的呢?问父母要的,可是工薪阶层…。.省下每天的早餐钱,饿一上午的肚子,对身体可不好。正是这种你礼尚往来的攀比心里,使原本祝福美好的礼物变得肮脏。同学,在你随意挥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你逐渐年老的父母为了使你过得更好而奔波着。有没有人愿意试着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朋友呢?有没有想过“千里送鸿毛,礼轻情义重”是什么意思呢?用来衡量友情的,不是钱,而是心。心意尽到了,朋友会开心的。

可是,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做礼物倒不如多背背书,多做做题。至于礼物,拥抱?你想过这个吗?给朋友 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份礼,很轻,但又是重的,一定会使友情的分子结合地更紧密。

送礼物很不环保。政治课刚上的,没忘吧!现在的许多礼品都是过度包装。当你拆开礼物时或许会随手一扔吧。刚刚扬言要保护环境的那个你去哪了?

所以,就算买礼物,千万别买过度包装的。

这是“洋节”,再来看看端午节吧!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一定知道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吧。但大家比起圣诞节来欢乐度少了很多呢。似乎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的认识范围除了放几天假就是怎样吃喝玩乐吧。那么请你凭良心问自己一句:“我是中国人吗?中国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你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洋节”or“中国节”选择一个吧!

中国圣诞节 篇4

圣诞节很快就要到了,许多大厦、商场以及超市门前都摆放了华丽的圣诞树,室内也都挂上了充满圣诞节日气息的饰品,还有很多圣诞老人的帽子之类的等等。到圣诞临近的时候,许多商场、超市的员工也都换上了圣诞的服装,来吸引顾客,到处都是笼罩着浓浓的圣诞气氛。商家为了赚钱推波助澜情有可原,可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却开始对这个“洋节”趋之若鹜,特别是受到越来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领阶层的青睐,成为人们放松和快乐的理由。

一项调查显示,每年过圣诞节的年龄结构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7%,28岁以上的有29%,18岁至25岁的有46%,25岁至28岁的有18%。可以看出,18岁至28岁之间的年轻人是过圣诞节这样洋节的主力军,而这一部分人群多以学生为主。而28岁以上的人群在过圣诞节的人中位居第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表示,能排名第二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而从职业的环境来看,多为高级白领。

有的人过圣诞节多半是为了赶赶时髦,而这时髦无疑离不开商家的蓄意炒作。至于商家炒作的目的,无非是要制造“低价”“惊喜”,吸引人们去吃、去玩、去住、去娱乐……而对于西方国家真正的圣诞文化却毫不关心。圣诞节更多成为了一种“圣诞消费”。

作家冯骥才就指出,造成西方节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

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表明,洋节的来临符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有专家分析,人们对洋节的热衷并非只有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而这些文化输出会在我们不自觉之间被同时“消费”。

无独有偶,中国年轻人不光热爱圣诞节,对其他国外的洋节也很感兴趣,比如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甚至是春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这主要是体现在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身上。

有人认为过洋节明显的是崇洋媚外,是去中国化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国家把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了国家的法定假日。对此,也有人认为,不就是一个节日吗?只要大家高兴,无可厚非,学习借鉴一些西方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很多东西不就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吗?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所有不喜欢圣诞节的朋友一起来策划一个节日咋样?现在不过圣诞节的人都是少数派了,不喜欢圣诞老人容易被孤立,不被女朋友待见。——张昂昂

纯粹的中国人爱凑热闹的思想在做崇。——李鑫

过圣诞的主力军,正处于比较热衷社交的年龄,自然比较需要这样的节日。但其实,这和文化入侵的关系真的不大,我们没必要上纲上线,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愚人节的来历,又有几个人知道万圣节的源头,还有母亲节、父亲节的内涵?现在,我们必然地走在了一条文化互融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芜存菁,吸引其他文化的精华,成长自己文化的壮大。只要被动的,不愿意学习和改变的文化,也会惧怕所谓的“文化入侵”。——龙在天

中国人其实并不关心圣诞节的实质,只把他当做一个娱乐的平台。更多时候情人们把它当情人节过而已。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它会对传统节日构成威胁,茶余饭后而已!——英纵

洋节总让人感觉好年轻,又有兴奋感,加上商家的商业宣传包装整个大街都蛮有圣诞的气氛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意识让人觉得过于隆重了,反而有失轻松。——贝拉

节日就是跟平日不一样。人生在世,谁能样样如意?平日里必须隐忍,唯有到了节日,方可纵情狂欢。谁敢说自己不需要节日呢?节日的不同只是因为生长的文化土壤不同,既然作物可以移植,节日为什么不可呢?圣诞节,不过是打着上帝的幌子,纵情自己的狂欢,挺好。——陈晓龙

其根本还是美国的文化渗透。——王运龙

其实节日的意义关系并不大,我喜欢任何节日,生活压力已经够大,这些节日终于让我们为自己找个借口去放肆放轻松放纵自己。——胡倩

中国人过洋节不代表崇洋媚外,正如中国人过传统节日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热爱传统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国人爱对一些现象上纲上线,看见年轻人过圣诞节过万圣节就认为这是对国外文化的一种盲目崇拜,其实这是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卑感引起的偏激看法。每逢过春节媒体都爱报道其他国家是怎么庆祝春节这个中国节日的,国人看到倍感光荣,相反假如我们也为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大肆庆祝,国内又会出现什么声音呢?何不把自己心胸放开,节日不节日的不就图个开心嘛,何必动不动就上升到爱不爱国的地步,越这么喊越体现中国人的自卑。——高欣婷

办法,谁让人家的西元纪年成为了世界通用。圣诞节只是西元纪年的一个衍生品。也就是说,要是中国的农历世界通用了的话,我们春节也必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圣诞嘛,知道是耶稣老人家过大寿,有时间就跟着庆祝下,没时间就该干嘛干嘛,就行啦。不过有件事情我觉得有点纳闷,大概在一周前,我在长安街沿线就看到路边树上被包裹了彩灯了;每年春节,我也没有看到气氛来得这么早。这是商家为之还是政府为之,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政府总该在春节和圣诞之间做点平衡。老百姓就图个开心就行啦,没心思管什么继承传统文化;政府应该主导一下这些事。——马超

图一个乐呵就好了啊,反正圣诞又引不起春运,从根本上讲还是没有春节深入骨髓。而且我们过得只是一个形式,不像外国那么正式吧。现在国外不是也在过中国年吗,“Happy Chinese New Year”!——Jenny

商业利益!——陈攀

不过就是凑热闹而已,怎么又上纲到“入侵”啊、“崇洋媚外”了呢?对我和我周围的很多朋友来说,传统节日是刻在骨子里的,是从根上把它当做一个特殊的日子对待和重视的,是雷打不动要陪在父母身边的,不管是春节还是中秋,甚至包括清明,只要有可能,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洋节”,只不过是朋友们聚餐、玩乐或者购物的一个借口罢了,性质根本不同;至于商家,更不过是借机促销赚钱而已。若真有一天压岁钱改在圣诞节给了,再来担心文化的入侵和抗争吧!——王明

不是我们独爱“圣诞节”,我们热爱一切节日,因为我们平时都太累了,太需要找个理由去疯、去休息、去放肆的快乐。——笔笔的笔

强烈建议所有的外国节日在移植到中国后,改名字:购物节。如果还讲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其文化意义,外国人该笑话我们了。——李展蓝

确实是购物节。——祝玉

中国人过圣诞节,一是跟风,西方国家的新年嘛;而是物质上的,商家可以趁机大捞一笔,咱们平常老百姓也可以淘到打折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反正中国人过圣诞没有多少文化和风俗的意味在里面,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图个热。

中国圣诞节 篇5

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传说,圣诞节是西方人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春节。在这一天里,他们家家户户会摆上一棵圣诞树,在圣诞树上挂满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礼物。同时,还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打扮成圣诞老人,挨家挨户地给小朋友们发礼物。圣诞节不仅是西方孩子们的节日,也是男女老少共同狂欢的日子。

现在,圣诞节不远千里,飘洋过海地来到我们中国,我们东方人也开始热衷于过圣诞节。

今天晚上,妈妈带我来到街上,我看见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而且物美价廉,人们忙着采购冬令商品。在一家小饰品店里,妈妈给我买了个圣诞帽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我。我欢欢喜喜地戴上圣诞帽,继续在街上溜达,在一家照相馆前,我和妈妈看见了米奇,米妮分别站在大门左右两边,摆出不同的姿势,招徕顾客。大门上还张贴着各种各样、引人注目的圣诞老人的头像,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小朋友的眼神常常被大门前的景象所吸引,站在那儿目不转睛看了好一会儿,才肯跟爸爸妈妈走。

我逛了很久,在爸爸妈妈不停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